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教师管理

一腔热血撒教坛,满心柔情育英才

发布时间:2020-09-14 16:11 浏览次数:

一腔热血撒教坛,满心柔情育英才

——麟游县中学李芝侠师德师风先进事迹

李芝侠,女,48岁,陕西省麟游县人,1995年6月毕业于宝鸡文理学院。高中地理教师,宝鸡市教学能手,宝鸡市学科带头人,麟游县优秀班主任,麟游县优秀教师,麟游县首批教学名师,麟游县中学女工会主任。

从教25年,她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情从未衰减,反而因为和学生、课堂、同行擦出的火花与日俱增。这份发自内心的热爱和纯粹的关乎“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初心,为她开展工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她以“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怎样的老师,就学做怎样的老师”为目标,去爱每一位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绞尽脑汁、倾尽心血;她时刻关心国家教育方针的变化,紧随时代步伐,孜孜不倦地践行课堂教学改革,学不止步,精益求精,只为呈现最好的课堂,带给学生最好的教育;她记录每一点灵感和体会,在工作之余将其转化为学术科研成果,抓住一切机会在教研组、在学校、在全县义务开讲座、做交流,竭尽全力,只为薪火相传,全员进步、教育事业生生不息。

一、立德为先,热情点亮生命

于漪老师说:“一个人一旦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同时选择了高尚。”自1995年刚参加工作,她就不断提醒自己:欲树人,先立德。于是,她就把严于律己的生活方式、孜孜以求的工作态度、热爱学生的教育理念作为执着追求,作为自我立德的具体方向。她还想到,把一腔热情倾注给职业应该是教会孩子们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最直观、最动人的方式。

在两亭中学刚参加工作时,她就能以学生的作息时间安排自己的生活,早上六点跟学生上早操跑步,上午备课、批改作业,一有时间还会选择和学生一起上体育课、打篮球、上自习,感受他们的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天真烂漫的可爱品质。因为热爱,她的工作任务从来不敷衍,不论教案、作业、还是班主任工作、以及学校额外的工作,都会认真完成,从不抱怨,从不懈怠。就连2014--2016年生病期间,有人劝她离开教师岗位,她也从未动摇。尤其近年来,更是把职业当作事业做,年近50,家里爱人工作忙,双方家里有三位年老多病的老人,她很少请假,还经常工作出全勤,平日里也是早到校晚回家。直到今年,她在学校承担多项工作:6个班的地理教育教学工作、高一6班的班主任工作、政史地工作室主持人工作、学校督导处核心工作成员,所以经常要上公开课、做课改报告、做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给学校的“三级三类”教师评选活动当评委、给参赛选手观课、磨课等等,有时候会加班到深夜,第二天依然精神抖擞投入工作。办公室里有人问:“李老师,昨晚加班到那么晚了,今天累不?”她会笑着告诉身边的人:“不累,你还别说,我就爱干这事,也许,干别的事会累。这辈子,我还真是进对了门,入对了行。”

最初,是为了成为一名好老师,要求自己用最火热的态度、最真挚的爱投入工作;而今,教育过程中收获到的感恩与感动早已让德行与热情化入生命,变成习惯。不这样做,生命的价值何以实现?她喜欢今天这个风风火火干事业,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的自己。

二、潜心育人,关爱唤醒心灵

陶行知提倡“爱满天下”,鲁迅强调“教育植根于爱”,别林斯基则认为“爱是教育的工具,也是鉴别教育的尺度。”作为一名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倾注爱心,达成心与心的呼应。爱让教师看得见最真实、最可爱的学生,提供得出最具有温情的教导;爱让学生感受得到最真诚、最具善意的老师;爱会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接班人。

走进学生,了解学生,是爱学生的关键一步,而做班主任工作就是最好的切入口。一有机会,她就主动要求带班。在她的潜意识里:带班可以与时俱进地了解学生,从而和学生构建和谐的关系,这才能使孩子们爱上学习,才能有更多契机走好育人之路。她抓住每一个机会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生活中的困惑坎坷。越了解,就越发现每一个个体都是这样珍贵而独特,她耐心包容的态度让孩子们越来越愿意共同分享。遇到新的网络流行语她就及时去查找学习,听看新的游戏、小说,及时予以正向引导。渐渐地,她把每一个学生当作她自己的孩子:学生优秀,自己荣耀;学生叛逆,自己理解;学生有心事,一起谈心交流。她们的隔代差异、师生位置的距离都被消融,反而成为了亲密的朋友。

尤其是对后进生的教育,需要更多的关爱和耐心。虽然最初她也找不到门道,但曾经偶然的表扬带来的惊喜变化,让她找到了方向。她还借鉴了自己女儿成长中遇见的优秀老师的成果经验,阅读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她变得从内心真正地热爱孩子们,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还记得有一个周日,她去学校上晚自习,刚到学校,路过高一4班门口时,王鹏伟同学(男生)扎着个头发背靠着门站着,她第一反应就是:“这娃咋这么幼稚呢?明明一个帅小伙子,为啥要把自己打扮成这样呢?都高中学生了!”刚准备叫过来“收拾”一下呢,随着一声“王鹏伟”,她发现王鹏伟不是快乐开心的,满脸的茫然和惆怅。她明白这孩子有心事,知道这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她反应快得连自己都没想到:“王鹏伟,今天咋还换发型了?”她的语气一下子由准备严厉点转到了开玩笑。王鹏伟前声大后声小地说:“你不知道,我心烦!想我妈!”说话间,这孩子就跟她进了办公室,她们俩聊了一阵家常,突然间,她真的感觉自己像那孩子的妈妈。这孩子自幼妈妈离家出走,他和爸爸、奶奶一起生活,孩子很聪明。虽然王鹏伟不在她班上,她却带着地理课。从上学期上地理课,她就发现了这孩子学习凭心情的特点。了解到了他的家庭情况后,她就关注着他,上课时有意叫他回答问题,表扬他、鼓励他。渐渐地,孩子很信任她。在办公室里,她经常和四班的带课老师一起研究这个孩子的现状,并对孩子的“学习和做人凭心情”达到了共识,在她们全体带课老师的关心下,这孩子现在学习和品德较刚来麟中时优秀了很多,担任上了四班的班长,成绩也进入了全校前百名。

 鼓励式教育成了她的法宝,也成为她向学生表达爱的最佳方式。现在的班上有一名男生(王玮琦),学习很差,刚到班级时经常打架闹事,在宿舍和厕所偷着抽烟,在宿舍和教室玩手机,从来不履行值日生职责,多次不履行请假手续回家住宿,家长经常训斥他。他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产生了厌学情绪。她就多次找该孩子谈心,看他对学习没有兴趣,却发现他喜欢看小说,她就有意收了他的小说,然后专门花时间和他读了同一本书,又主动和他交流小说内容,借小说人物的优秀品质引导他,并多次通过家访做家长的工作。到上学期末时,他发现这个学生开始有变化了,首先是在教室里不看小说了,还时常见他提着拖把拖地、打扫楼道,她就适时适度地表扬他。这学期,这孩子的变化更大,坏毛病改了不少:每周来校都是主动交手机;主动打扫卫生;天天抢着上黑板写英语单词。在上周的“近期的我”主题班会上主动要求发言,还告诉同学们近期的他“高出不胜寒”,英语单词写不出来时,他会紧张,会头上冒汗。更惊喜的是,他还变得乐于助人。有一次,同学病了,他还主动打电话叫他妈妈领同学去看病,感受到这孩子也拥有了爱别人的能力。教育就是为了教出这样的孩子。当时李老师就无比的有成就感和幸福感。她默默为自己点赞:“这就是做班主任,一个不放弃的育人之路。”近期,文理要分科了,也要期末考试了,每次班会后,就有孩子们问:“下学期,您带哪个班?”“下学期,您要是能带理科班主任就好了!”......

多年来,她始终把关心、爱护学生作为自我行为的最高准则;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维护学生权益,尤其对于后进生本着从不放下、也绝不能放下一个的原则,耐心说服、循循诱导;用心找每个学生谈心,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消除障碍、增加信心、阳光成长。爱,真的具有神奇的魔力,可以点亮每个孩子心中最纯粹的自我,让他们在被爱中拥有爱同学、爱师长、爱社会、爱祖国的能力;而他们的健康成长给李老师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也滋养、点亮了她的心灵。

三、钻研教改,智慧浇灌成长

从教二十多年来,她积极参与课改。因为她始终坚信,改革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是带给孩子最适合的教育的必不可少的工作。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智慧和心得融于课堂,才能促进教学焕发勃勃生机,让孩子迸发出思维火花。

近几年开展着的生本教育教学意义非凡,也是她收获最丰的一次教改。当她第一次听到生本时,感到很疑惑,之后有幸听著名教育家——冯恩洪教授给麟游中学两位教师的公开课把脉、诊断,突然间激活了她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按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施教。2019年6月,学校组织骨干教师赶赴上海铭师培训一周,认真聆听了8场报告,使她明白了新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评价观要与时代发展培养什么样的人完全接轨。想象按照新的理念培养出来的接班人的优秀样子,她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去年9月份,她就再次真正走上了课改之路。正当遇到瓶颈时,2019年11月份,麟游县教体局又组织骨干教师参加了冯恩洪教授在六盘水召集的“当代好课堂”钟山峰会,她又被派出去学习。让她慨叹“百闻不如一见,一见茅塞顿开”,真正看到了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看到了什么是“尊重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差异,释放学生的潜能”,看到了课堂文化的内涵,看到了学堂的样子。她终于知道了怎样立足学情和教情,大胆实践课堂教学改革。

她在实践中摸索出了具体的改革环节:①聚焦教学设计,促进课堂转型。构建“七环八步”模式是核心。②聚焦课堂教学,力求课堂转型。构建“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少教多学”的学本课堂。③建设课堂文化,营造学堂文化氛围。主要做激活学生文化建设和教师主导文化建设。④坚持反思,刻苦钻研,边实践边积累经验。在反思课改中的问题当课题做。⑤邀请领导、专家把脉诊断,博取意见和建议。

课改的成效成就了她专业素养快速提升。首先,她重新深度认识到了教材和《课标》的编写意图,能高站位驾驭教材;其次,她拥有了更充足的教育自信。如今她不仅不怕被听课,甚至主动邀请领导和同行们进入她的课堂,恳切征求他们的意见和批评,助力课改;最重要的是,在课改后真正的以生为本的课堂上,孩子们让人拍手叫绝的表现、对学习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兴趣也让她收获了立于三尺讲台的振奋:课前的精心预设,在课堂上一次次灵动生成的时候,心里无比喜悦;当课前没有预设到的,在课堂上意外生成的时候,心里连续几天都是兴奋的,回想起来课堂上的一幕幕总是那么的耐人寻味。当把课堂的主人真的变为学生,将说话的权利还给他们,稍加引导和点拨,孩子们惊人的洞察力和感知力终于展现出来了。比如在《人口合理容量》一节课中,在引导学生质疑时,8班的杨辉质疑“人口和环境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7班的马艺红质疑“‘人口爆炸’和环境的限制性之间有什么关系”;在《人口增长模式》的金字塔图问题解疑时,3班的李瑞彤找出了这么多年来唯一的标准答案外的巧妙解读......这让她真正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教育幸福,是学生催她奋进,让她收获了教师职业的伟大和崇高,并激发着她将课改坚持到底。

改革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她在牵挂学生安危、分享预防办法之余,更是从地理课堂出发加深孩子们对疫情的全方位认识:学习城市区位分析时,将武汉市作为重点学习对象,既帮助学生掌握了分析思维,又让其深刻认识到武汉人民在此次疫情中所做的重大牺牲、祖国控制疫情发展的难度之大和速度之快;学习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时,她以疫情的源头说起,追溯至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行动迫在眉睫。她相信她的学生学好的不只是一节节地理课,更是心里有时代,眼中有全球的青年人。

以前一讲到底的课,剥夺了学生思维开花的机会,也剥夺了自己不懈追求的机会,是感受不到、享受不到教育的幸福的。将自己的智慧灵光和用心求索的教研成果施于实践,才能让孩子享受到素质教育带来的有温度的成长。

四、无私分享,使命晕染生机

每次感到自己学有所获、心有所得之时,她都主动承担一些讲座、交流活动;学校有公开课任务安排给她,她更是满心欢喜;即使没有,她也会“强制”几个青年教师去听她的课,或者她去观摩他们的上课。因为她坚信,“一枝独秀不是春”,唯有通过分享交流才看得见别人,思想才撞得出火花;唯有带动起更多人消除职业倦怠、加入教改,教育才会成为惠及更多孩子的事业。2019年11月,她提供了麟游县“构建学本”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会上的公开课及说课——《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2019年她参与了麟游县首届名师评选活动,获得了“麟游县首批名师”;2019年11月,她参加了麟游县教体局、教研室开展的“课改之我见”教育论坛报告比赛,并荣获一等奖。2020年5月,她再次承担全县课堂改革跟进会的公开研讨课——《城市区位分析》、微报告——《课堂有效问题的预设与生成策略》。此外,她给多位年轻教师(如李娜、任侃、王婷、邵莎莎、苏聪苗、张璐、高丹等)多次多人评课。近期,又在百忙之中加班加点专门给参加县级赛教的候选人(石永贞、石小娟、闫晓俊)观课磨课,与他们交流,每一次的交流,也让她认识提升、境界提高,专业再成长,越来越优秀。

仅仅向身边人传递着热量还是让她深觉不足,她不断询问自己还能再做些什么。一方面,全国上下,凝心聚力攻打脱贫攻坚战,她想到麟游县乡镇地区孩子享有的资源相比城区依然是不平衡的。于是她积极投身于“支教下乡”活动,不仅帮助对口支援的个别学生,还带着麟中政史地工作室的成员给两亭中学、酒房小学等乡村学校老师评课、开座谈会,指导教研教改工作;另一方面,她想到应该将教学心得转化为学术成果,让更多的同行们借鉴。近五年来,她有4篇论文在核心刊物发表。2020年5月,她主持的宝鸡市规划课题《高一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预设与生成的实践研究》立项。2019年12月,她还参加了关校长主持的省级德育课题——《以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研究》的研究。她对班上贫困户学生更是关爱,每月一次家访,捐钱物,与家长沟通谈心,面对面开展励志教育,班上的几名贫困生信心倍增,学习有了进步,性格开朗了。

她的学生中有好几位学生都选学了地理教育专业,大学毕业走了教育岗位。如王佩、王佳伟、剌洁等。近期,高一年级文理分科,7班的马艺红同学问英语老师:“将来当地理老师要选学文科还是理科呢。”“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为其发光发热、奋斗终身”的使命感敦促着她不断向外分享交流、从不藏私。她不厌其烦、不遗余力地呼唤更多人变成更好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吸引着更多优秀的人壮大教师队伍,只愿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生生不息的力量。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她心底最鸿远的愿望,每个孩子都是“英才”是她最坚定的信念。一腔热血,满心柔情,反复思量,摇旗呐喊,都是她对教育的碧血丹心。潜心修德,择高处而立,向宽处而行,是教育赠予她的需用一生写就的英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