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阳县“四轮驱动”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

发布时间:2021-10-21 18:31 浏览次数:

  千阳县教体局通过实施扶智扶志、特殊关爱、技能培训、改善条件,加力加速推进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成果。

  一、扶志扶智添动力

  从扶智扶志入手,开展“造血式”帮扶,帮助脱贫户提高自身发展能力,为脱贫户孩子实现人生梦想撑起一片蓝天。一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核心。把脱贫户学生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自信心培养作为工作重点,在中小学深入开展“思政课”及“心教育·好课堂”课堂教学改革,实施“德润魅力千阳·书香燕伋故里”德育行动六大活动,推行学习、生活、卫生、劳动、安全、健体、节能和文明礼貌八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使脱贫户家庭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二是把真情关爱作为基础。针对脱贫户子女及116名特异体质学生开展了教师结对帮扶困难学生专项活动。落实了54名残疾儿童分类就读安置措施。对545名学困生开展学业辅导,激发了学习兴趣,提升了学习能力。三是把家校教育作为根本。积极实施家庭教育绿荫计划,设立教育扶智扶志学校18个,定期开展家校共育活动;建立儿童成长家园8所,为留守儿童节假日提供艺体、文化传承等课外活动;成立家长义工队伍,聘任2400多名义工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提高育人能力和意识。四是把素质提升作为关键。在正常教学之余,广大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为脱贫户家庭学生辅导释疑,帮助其夯实学习基础,圆大学梦。同时,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保每名脱贫户学生至少参加1-2个社团活动,掌握1-2项技能。

  二、特殊关爱有保障

  特殊群体教育保障关系到教育公平和社会稳定。一是依法保障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学区划分时重点关注随迁子女,按父母务工地点就近划分就读区域。落实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接收随迁子女的“两为主”政策,保障随迁子女免试就近进入公办学校就读。二是切实落实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成立了22个留守儿童管护中心,对1611名留守儿童进通过亲情电话、视频进行心理疏导。通过做义务家长、协助留守儿童与家长沟通交流,弥补亲情了缺失。三是落实关爱特殊困难儿童“春雨计划”。深化教师结对帮扶脱贫户学生专项活动,通过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形式,开展分类就读安置。有针对性加大学困生学业辅导,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加大心理障碍儿童教育,开展心理评估和心理矫正。四是着力办好特殊教育资源中心。高标准建成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设立特殊教育专项补助资金,并纳入县财政预算,按标准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保障了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

  三、技能培训促增收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注重培养脱贫户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一是优化专业设置。依托县职教中心,按照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靶向培训的思路,围绕县域经济发展主导产业,调整专业设暨,做强电子电器、计算机、电商物流等7个优势专业,使学生劳动技能培训更加贴近市场用工需求。二是统筹培训资源。围绕矮祜苹果、奶山羊、刺绣电商等群众发展意愿强的产业和技术,紧盯就业需求,整合扶贫、人社、农业、畜产等行业各类培训资源,分类别、多层次开展全面培训,提高脱贫户劳动力素质和脱贫技能。截至目前,开展“双返生”培训320余人,雨露计划培训610余人,脱贫户技能培训1400余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1577人次。三是促进创业就业。积极与大型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到长江三角洲等地区开展工学实习,每期实习2至3个月,学生收入均达到万元以上。与用工企业建立了长期用工协议,为脱贫群众稳定增收提供了保障。

  四、办好学校提质量

  一是实施布局优化调整。着眼全县“十四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全面解决上学难的问题,以《千阳县2020-2025年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为指导,实施布局优化调整,农村保持原有布局基本不变,在城区以“11235”(1所中职、1所高中、2所初中、3所小学、5所幼儿园)布局为引领,加快实施城区学校、幼儿园新建及改建扩容项目,使全县学校布局更加合理科学。二是完善学校基础设施。依托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按照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的要求,实施“两类学校”建设和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三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改善、更新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设备,通过提高设施设备利用率,实现学校管理和教学信息化。不断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