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眉县在推动县中发展提升上,县委、县政府从政策、资金、领导力量等方面予以倾斜,通过实施“三四四”工作机制(坚持三个“优先保障”、实施四大“创优工程”、深化四项“管理改革”),推动县中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县高考本科上线率连年位于全市第一方阵,县中教学声誉得到社会各界一致认可,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
一、坚持三个“优先保障”,推动县中高质量发展
一是资金投入优先保障。县级财政足额落实、及时拨付2所普通高中公用经费补助资金。先后投入3000余万元对两所学校校园基础设施、校园文化建设、教育信息化等进行了提升改造,建成了2个常态化录播教室、1个现代化高考机考试场、心理咨询室、多功能报告厅、学生生涯规划中心等,搭建了学生生涯规划系统平台,县域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大幅提升,校园文化环境有效改善。
二是教师配备优先保障。积极协调县委编办、县人社局通过动态管理、结构调整等措施,持续加强教师配备。近三年,采取公开招聘、遴选优秀教师回眉从教、校际流动等方式为两所高中补充紧缺学科教师51人。同时加大县域内教师统筹调配力度,扎实推进县域内高中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确保县域高中发展提升行动和新高考综合改革有序推进。
三是教师待遇优先保障。组织高中教师参加国培及各种高层次研修、学习培训活动,为教师发展提供交流平台。持续提高教师待遇保障。2019年以来,先后落实了教师增量绩效工资、槐芽中学教师乡村生活补助、班主任津贴、13个月工资以及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县委、县政府连续5年高规格召开教师节表彰大会,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
二、实施四大“创优工程”,提高县中办学水平
一是实施“文化强校”工程。高中学校立足学生生涯规划,坚持以文化人,尤其是眉县中学“育一片林,成万种材”的办学特色受到广大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一致认可。“育一片林”就是从学生共性发展出发,把握教育方向,遵循教育规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成为合格公民全面奠基;“成万种材”就是关注学生差异发展,适应学生成长需求,尊重学生个性。
二是实施“德育精品”工程。高中学校立足“新德育+大思政”育人品牌建设,进一步发挥张载祠、扶眉战役纪念馆、李达故居等县域德育资源育人功能,精心打造了八大德育主题精品工程。通过开展爱国教育、感恩教育、“我们的节日”等系列主题活动,将德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
三是实施“三名+”提质工程。以开展“名师+”、“名校+”、“名校长+”工程为抓手,指导眉县中学与眉县槐芽中学组建“精准帮扶”共同体,推动两所高中协同发展。坚持共谋共建,做实管理共进。两所高中着力从制度建设、教师培训、资源共享等多个方面,依托教育信息化手段,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全方位搭建管理平台,全面修订各项管理考核制度和标准,进一步规范两校管理,实现互联互通。坚持共商共议,做深教学共研。依托2个名师工作室,组建教师互助成长团队,搭建交流互动平台。两所高中每学年共同组织开展现场观摩、专题研讨、教学展示、集体教研、反思汇报等活动80余场次,提升共同体教科研水平等方面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坚持共用共有,做优资源共享。持续做好教学软件、硬件、优质教学课例等资源共享,为教师提供同步教学资源。同时指导眉县中学与西安高新一中、成都七中签订“云校”双师项目,通过实时直播授课,实现了名校优质资源共享。
三、深化四项“管理改革”,激发县中办学活力
一是深化教研机制改革。在全市率先成立教育研究发展中心,集教师培训、教育科学研究及成果推广、教育信息化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研究为一体。教研中心内设教师发展部、教学研究部、教育信息化部、学生发展部等职能部室,通过相互协作配合,形成了以教学研究部为主体,教师发展部、学生发展部为两翼,教育信息化部为保障的“一体两翼一保障”运行机制,实现了教育研究与提升培训的优化整合,为加快推动县中发展提升提供智力支持。
二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两所高中围绕学生“核心素养”,聚力打造以想学为前提、会学为目的、学情为基础、自主为方式的“四为课堂”,着力推动教学改革实践。每学年累计开展“四为课堂”理论宣讲、实操培训、现场观摩、60余场次,改革成效明显。
三是深化队伍管理改革。采取“三定一聘”(定工作岗位、定工作量、定工作职责,实施岗位聘用)工作法,扎实推动“县管校聘”改革,促进全县师资有机融合和优质资源均衡配置。“县管校聘”改革以来,两所高中校内竞聘351人,跨校竞聘21人,支教交流15人,待岗培训3人,末位淘汰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全面激发了教师教书育人、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积极探索“校长职级制”改革,把校长从“行政人”还原为“教育人”。
四是深化学生评价改革。坚持生本评价一体化。坚持幼小初高一体化统筹评价,构建“跨学段、跨学科、跨学校、跨城乡”四级评价格局,推进各学段一体化教学、一贯性育人、全过程评价。坚持生本评价多元化。以“促进发展、尊重个性、激励为主、多元评价”为原则,全方位、立体式评价,实现评价标准多元化。依据学生特点,建立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主体,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从目标设置、劳动实践、心理健康等各方面如实记录学生成长,实现评价内容多元化。坚持生本评价具体化。分学段统筹科学教育评价,着力构建学前段保持好奇心、小学段厚植科学精神、初中段鼓励探索创新、高中段支持专项发展、中职段引导技术改创的评价体系,形成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素养”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健康、多元化、个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