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
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
公开制度

对市十二届政协五次会议第194号提案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 2021-09-10 10:26:38

宝市教函〔2021〕54号

对市十二届政协五次会议第194号提案的答复函

张少彪、李春明、李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学校管理工作的提案》(并3)(第194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现答复如下:

您的建议从加强学校管理工作角度,分别对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管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义务教育阶段大学区管理工作进行了深入阐述,认识深刻,问题分析到位,切合实际,建议中肯。我们将积极采纳您的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锐意进取,守正创新,加压奋进,强化统筹,全面加强我市中小学管理工作,保障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构建教育良好生态

全市依法依规审批校外培训机构840所,其中学科类490所,非学科类350所,从业人员6632人(具有学科类教师资格证的2761人),主要分布在主城区。近年来,全市集中开展了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近期,站在“两个维护”的高度,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减”文件精神,积极平稳推进治理工作。

一是抓好宣传部署。把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作为纾解教育焦虑、发展素质教育、构建良好发展环境的重要突破口,严格落实中省要求,大力宣传“双减”政策,制定印发工作方案,采取召开推进会的形式,进行全面安排部署,确保工作开展方向正确、工作推进稳步有力、贯彻精神落地见效。

二是坚持从严治理。严格落实“双减”要求,做到从严审批机构,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强化常态运营监管,确保校外培训机构在政策轨道上规范运行。充分发挥校外培训机构联席会议作用,会同市场监管、应急管理、公安等部门,从严查处证照不齐或无证办学的校外培训机构。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三是推进系统疏导。坚持抓眼前和抓长远相结合、治标和治本相结合,综合施治,疏堵结合,努力根除校外培训乱象滋生的土壤。分县区推荐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信息供中小学校选择参与课后服务,为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做好有益补充。进一步强化学校主导地位,深化高效课堂+作业革命本土教学改革,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做好学校课后服务,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同时加快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推进140个教育重点项目建设,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探索改进教育评价,多方面、全方位、全链条推进,纾解社会各界的教育焦虑。

二、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是依托成果推广,持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2020年,我市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开展“作业管理”和“成志教育”推广应用。我们将以“作业革命”这个“小切口”,作为撬动中小学减负、提质、增效的“大杠杆”,进一步深化拓展“高效课堂”教改成果,打造课堂教学改革新生态,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有时间参与“第二课堂”(课后服务),有机会进入“第三课堂”(社会实践)。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下一步将围绕打造“三个课堂”,进一步融会贯通、统筹实施,形成新的教育生产力。

二是以多元活动为载体,打造协同育人新格局。近几年,宝鸡通过“新时代·新教育”系列行动、“大思政+新德育”育人品牌培育等活动,着力构建主体多元、立体育人的新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后,我们将科学整合“三个课堂”,深化文化、生态、阳光、健康、安全“五个校园”建设,创新发展学生社团,优化课后服务质量,拓展社会实践场所,更加突出“三个课堂”在思政建设、德育培养和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打造宝鸡育人新生态。

三是打造社会实践大课堂,搭建社会育人大平台。世界有多大,教育的触角就应该有多长。如何打破教育围墙,让学生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走向更加广阔的“第三课堂”,我们一直在实践探索。今年上半年,我们持续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认定了一批市级研学基地,随后将认定一批研学资质单位和精品线路,为学生走进社会提供支撑。我们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作为重中之重,要求每县区至少建设一个县级基地,目前正在加紧推进。我们将积极向政府及相关部门争取,力争让全市所有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文化艺术场馆等全面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为上好“第三课堂”提供一流条件。

三、统筹推进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完善管理机制,聚焦关键环节,坚持目标引领、问题导向、标本兼治、疏堵并举,全面规范办园行为,推动幼小科学衔接。但民办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还未完全杜绝。下一步,我局将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加强治理工作,确保彻底消灭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一是制度体系再完善。积极制定印发《宝鸡市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幼儿园“小学化”治理常态监测和追责问责机制,把治理情况作为评优树模、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深入推进“宝鸡城乡教育联盟”、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和镇村一体化管理模式,通过精品课例展示、趣味户外观摩、区域活动研讨和结对帮扶活动,促进城乡交流,强化区域均衡。二是专业能力再提升。加大教师培训及教研指导力度,深化幼儿园课程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引导广大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规范育人行为,落实以游戏为基本形式的集体活动、区域活动、生活活动、社会活动,坚决纠正知识技能性强化训练。三是社会舆论再引导。继续多形式、多渠道宣传科学育儿知识,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引导家长和社会尊重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成才观,纠正“抢跑”心态,促进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协调一致,为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营造严格监管、规范办学、全员监督的浓厚氛围。四是督导检查再加力。加大幼儿园“小学化”督促检查力度,依托教育行政、督导、教研部门力量,发挥责任督学作用,定期对辖区幼儿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全覆盖、无缝隙摸排,建立黑白名单制度,对存在“小学化”问题且不配合整改的校外培训机构坚决取缔,对办学行为严重违规的幼儿园和小学,追究校长、园长和有关教师责任。

四、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大学区管理制度,以优质学校为中心,多校联合,整合资源,以强带弱,学校间互派师资、统一教学、捆绑考核和教学资源共建共享,逐步缩小区域内义务教育差距,对于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市教育局积极落实省市要求,着眼教育优质均衡和质量提升,在大学区管理方面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启动“优质教育普及行动”。以标准化校建工程为抓手,全力缩小城乡办学硬件差距;以教育信息化工程为抓手,重点建设“三通两平台”,有效提升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水平;以名校孵化、校长教师交流和师训创新工程为抓手,在学校管理、教学改革、校本研修及教师培训等方面搭建“立交桥”,全方位打通教育资源壁垒,有效改变城乡二元、资源独占、封闭发展的窘境,让名优校担起结对帮扶的责任,让薄弱校持久补血、捆绑发展、加快跟进、补短对齐。建成“宝鸡市教育云平台”,搭建“空中课堂”,开通“网络教研”,开辟“名师基地”,覆盖全市所有城乡中小学,努力实现线上融合、远程辅导、同步授课、协同进步。二是组建城乡教育联盟。名校带动、捆绑孵化,以行政手段促进项目校全方位融合共建,逐步缩小校际差距。县区联盟由渭滨区、金台区、陈仓区、高新区等城市四区分别与麟游县、千阳县、陇县、凤县等山区四县对应组成。学校联盟由市教育局直属学校、省级示范高中、示范幼儿园及城市名优学校跨县区与山区及农村薄弱校组建联盟39个,县域内县城名优学校与农村学校组建联盟82个,参与学校达600多所,形成了“一点多校扇形辐射、节点链式带动”的格局。目前,我国北京、上海等试点城市已出台了相关政策实行学区制改革,以多校划片方式在学区或相邻内派位入学,缓解择校矛盾,遏制学区房问题,并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发展。随着试点工作的推进,中、省大学区管理政策的进一步明确,我市也将会出台相关政策,探索实施大学区管理,彻底治理学区房、择校热等社会乱象,优质教育资源将进一步均衡。

下一步,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最新要求上来,立足宝鸡实际,积极落实“双减”文件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以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牵引,标本兼治、疏导结合,重拳整治校外培训、违规招生等教育乱象,创新实施“高效课堂”“作业革命”等教学改革,同步推进课后服务、“五项管理”(作业、手机、睡眠、体质、读物)等重点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推动宝鸡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宝鸡四城建设尽职尽责,贡献力量!再次感谢您对宝鸡教育的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继续指导我们的工作。

宝鸡市教育局

2021年9月9日

(联系人:市教育局基教科    辛建英    电话:279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