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同盟宝鸡市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提案》(第2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职业教育肩负着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创业,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的重要使命。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在于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一直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职业教育最突出的办学优势。
近年来,市教育局按照中省市决策部署,以创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为契机,坚持“产教融合、赋能发展”的工作思路,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有机衔接,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与产业、企业同频共振、融合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一、工作开展情况
1.政府统筹,大力推进,认真实施“1256”工程。
一是建成1个市级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先后投资10.8亿元,按照“七中心、一基地、一站(所)”的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集汽车制造、数控机床、能源化工、电商物流、建筑工程等为一体的面向全市职业院校、企业和社会公众开放的宝鸡(国际)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
二是建成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目前,市域内公办高等职业院校2所,民办高职院校2所。教育部门管理中职学校17所,其中公办职教中心12所,民办中专5所。初步形成了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衔接、职普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三是组建6大专业性职教集团。建成宝鸡文理学院新材料与新能源类、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卫生健康类、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现代装备制造类、宝鸡铁路技师学院轨道交通类、眉县职教中心现代农业类、岐山职教中心现代服务类6大专业性职教集团,为推进市域产教融合奠定了基础。
2.校企合作,双边共赢,产教融合步入快车道。
一是全面开启校企共同育人模式。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多所中职学校成立产教融合工作机构,制定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案。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企业文化,打造共同育人模式,开展订单式培养,为企业“量体裁衣”培养人才。二是校企合作打造精品专业。按照“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兴产业”的思路,以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专业设置改革,引导中高职院校主动对接企业产业发展需求,每校重点建设1-2个特色优势专业,对口培养各类技术技能人才。三是校企合作建设专业实训基地。多所国家五百强企业与我市中职学校合作共建了实训基地,并提供了相关实训设施设备。四是校企共育高素质技能工匠。千阳职教中心与相关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协同育人机制;宝鸡机床集团选派全国劳模、三秦工匠、高级技师,到中职学校指导学生车工训练,为企业量身打造技能人才;海信空调公司连续四年选派岗位技术骨干,驻我市指导中职学生钎焊技能训练。五是校企校地共建命运共同体。帮助企业攻克难关,扩大销售渠道,统筹管理县域内职成教育资源,为农业示范、农民培训、农民创业提供了平台支撑。
二、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立足部门职能,根据贵单位的意见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深化产教融合。强化企业岗位锻炼,加强学生实习管理,在企业开辟实训课堂。拓宽校企合作渠道,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探索“企业办学”“教学工厂”等合作办学,完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积累建设运行经验,创建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教育创新团队、产学研合作联盟,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示范群体效应。对接教学和市场需求,推动学校与企业联合共建学科实验实训室,提升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建立专业建设、专业研究企业深度参与机制。
二是创新体制机制。提升议事决策规格,构建“统筹推动、部门联动、地市齐动、院企互动”格局的决策机制。加强原创的产学研技改体系建设,倡导应用型高校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推动行业企业参与课程建设、院校治理,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院校决策机制。设置灵活的用人机制,努力健全企业现代管理人员、技术技能骨干兼职任教机制。深化内部管理改革,为全面对接行业、企业需求提供有力保障,特别是要加大对就业创业链重要环节和薄弱环节的支持。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促进课程衔接的有效运行机制。
三是把握技术创新激励的关键环节。构建“领军人才+项目+团队”创新培养模式。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牵头,联合高校院所及产业上下游、大中小企业,组建创新开发联合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对技术革新和改造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发研制新产品新工艺的发明人给予激励。对技术成果开发、应用、推广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团队给予激励。对生产一线能工巧匠授艺带徒、培养人才而产生辐射效应的给予激励。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也是我们一直的努力方向。感谢贵单位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关注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宝鸡市教育局
2023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