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市教函〔2023〕88号
市民盟:
您提出的《关于改进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工作的提案》(第23号)收悉,感谢您对全市教师队伍建设的关心和关注。现就提案中涉及的事项答复如下:
第一,关于“个别参训教师认识不明确,把培训当成普通工作任务”的问题。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意见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明确规定每位教师5年参加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这是每名教师的硬任务。下一步,我们将从三方面用力:一是提高教师认识,通过暑期学习会、讲座报告等形式,让广大教师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期性,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唤醒教师的自我成长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二是优化培训方案,聚焦课堂教学,设计有针对性的课题,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让培训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加强培训管理,创新机制,探索“菜单化”施训,提高培训吸引力。
第二,关于“在职教师培训,没有完整而系统的培训内容,缺乏培训教材”的问题。每年年初,我们都印发《关于做好全市中小学教师和校园长培训工作的通知》,对培训的学科、对象、内容都作了明确的要求,每期培训开始前15日,制定培训方案,精心设置培训课程,确保培训有针对性。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下一步,我们将重点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抓好训前调研。按学段、学科赴县区、学校蹲点深度调研,摸清教师需求和学校意见,为精准施训打好基础。二是创新培训模式。采取考察学习、现场观摩、主题论坛、混合学习等多种培训模式,持续提升培训质量。三是跟踪质量评估。利用网络进行第三方质量评估,跟踪量化,科学精准分析培训效果,召开项目管理经验分享、研讨交流,查找不足、总结经验。
第三,关于“中小学教师的年度培训,没有专门的培训专家”的问题。一方面,打造专业化培训团队。我们重点从特级教师、省级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中选择,考虑到他们熟悉一线学情,又掌握教师成长规律和教学需求,提升培训课程的针对性。另一方面,我们创新培训形式,紧扣师德师风建设、“双减”、课后服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科学设置培训课程,混合采用案例评析、岗位研修、名校参观、研讨交流、团队建设等模式,提高培训内容吸引力,不断强化培训效果。2023年市级培训问卷调查显示,参训教师对集中培训的满意度达93.2%,对培训模式认可度达92.1%,实现了“双提升”。
第四,关于“培训收取费用”的问题。2019年1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幼儿园、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要按照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学校必须列支经费保证教师培训工作正常开展,并抓好校本研修,推动教师专业能力持续提升。此外,国培、省培和市级培训均有专项经费予以保障,除参训教师的往返交通费回所在学校(单位)报销之外,从来不收取培训费用。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按照中省要求,加强督促检查,要求县区、学校按规定落实培训经费投入;同时,严格控制非教育行政部门安排的培训,防止对学校和教师产生不必要的负担。
第五,关于“培训条件差、周期短,参训教师难有真正的收获”的问题。目前,国培、省培均安排在师资、硬件过硬的高校、中小学、幼儿园以及教师培训机构进行,市级培训项目安排主要以宝鸡教育学院为主,培训场所均有现代化影像、空调、取暖设备,确保培训效果。关于培训周期,一般设置为7天及以上,并根据培训需求、内容予以灵活调整,同时安排返岗实践,做好训后反馈,不存在培训周期短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对县区教师培训工作的检查,督促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培训环境,提升培训条件,根据教师专业成长需求调整培训周期,切实保障培训质量。
宝鸡市教育局
2023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