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市教函〔2023〕82号
市民盟:
贵委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学校管理的提案》(第28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贵委提案中指出“留守学校”的许多困难和问题确实存在,并虚心接受所提意见建议。“留守学校”可以理解为基础教育阶段农村小规模学校,是我国城镇化加速演进、农村适龄儿童大量进城入学、乡村学校加剧萎缩形成的特殊产物。其成因复杂,高速城市化和人口流动便利化是主因。据统计,截止2022年底,全市12个县区共有139所小规模中小学校(在校生不足100人),均为小学和初中段,教职工1571人,在校生6662人,全市小规模学校教职工占全市中小学教职工比例为6.41%,在校生占比为2.13%,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从地域分布看,2所学校在城区,137所学校在乡镇和农村。从数量看,扶风县学校数和在校生人数均最多,分别为34所学校、1534名在校生,其次为凤翔区、陈仓区;太白县占比最高,达到42.70%。尽管总占比较低,但问题不容忽视。
近年来,我市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创建教育优质均衡县为抓手,坚决贯彻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普惠的理念,不断加强农村“留守学校”管理,强化“留守儿童”关心关爱,采取了如下举措:
一是加强农村师资补充。近年来,我局积极争取市县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支持,通过实施“特岗计划”、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地方优师计划”等,想方设法为全市农村学校招聘补充优秀教师。2020年以来,通过全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暨“三支一扶”、特岗计划等方式,补充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3030名。其中特岗计划550名全部到农村义务段学校任教;5个原国家贫困县体音美教师招聘计划占到中小学教师招聘计划的50%以上。新招聘特岗计划教师全部到农村义务段学校任教;农村学校新招聘教师中,除幼儿园学历放宽到大专以外,其他均为本科以上。“地方优师计划”3年共争取到省上定向培养名额150名,本科毕业后将全部到我市5个脱贫县任教(扶风县、麟游县、千阳县、陇县、太白县),农村义务教育段学校教师学历、年龄、学科结构不断优化。
二是促进农村教师有序流动。市教育局、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印发《关于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宝市教发〔2021〕346号),从2022年秋季学期起,在全市中小学实施“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对县域内教师和校长按需配备、统一管理,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实现县域内教师资源优化配置,激发教师队伍整体活力。同时,协同实施“组团式”教育帮扶、“三区”人才支持计划、“银龄计划”、城乡教育联盟等,由一所相对优质的城镇学校帮扶薄弱农村学校;通过教师走教、送教、网络教学等方式,保障所有学校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做到“一个都不能少”。发挥乡村小规模学校小班教学优势, 加强个性化教学和针对性辅导,提高乡村小规模学校育人水平。
三是积极落实优惠待遇。督促县区优先保障教师待遇,做到“两个不低于”,率先在全省实现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和乡镇生活补贴全覆盖,义务段学校农村教师工资待遇普遍比同级别城区学校教师高出近1000元。农村特岗教师享受与在编教师同等待遇。在职称评定方面,更加突出对农村教育的重视,晋升高级职称要有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任教经历,向农村学校教师倾斜。农村学校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加,乡村教师队伍总体稳定。
四是不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指导各县区根据辖区人口分布、地理特征、交通资源、城镇化进程和学龄人口流动及变化趋势,统筹县域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完全小学布局,科学设置乡村小规模学校,根据情况变化动态调整撤并“麻雀学校”,实现教师教学资源整合优化。统筹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乡村小规模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对校舍、运动场、教学设施及安防设施进行改造提质;保障音体美设施设备、教学仪器、图书、安防设施等按标准配备到位;完善通往乡村小规模学校的道路和安全设施,加强校车管理,落实学校安全责任,确保师生安全。
下一步,我们将在加强农村学校教师在职培训、培养,加强特殊困难家庭“留守儿童”关心关爱、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办学质量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打造“小而精”的“留守学校”,为“留守儿童”守住成长学习的一片乐土。
宝鸡市教育局
2023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