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市教函〔2023〕38号
中国民主促进会宝鸡市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提案》(第84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为了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宝鸡市教育局坚持把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融入贯穿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塑造道德情操、砥砺心智品质、夯实文化根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推动地方传统民俗文化进校园。由市、县区教研室牵头,推动德育学科渗透,开齐、上好《美丽宝鸡》地方课程,积极开发德育校本课程,探索将宝鸡民间艺术、民间技能、乡土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项目引入学校,聘任市、县区知名书画家、民间艺人、文艺工作者担任校外辅导员,推进地方优秀传统民俗文化进校园、进课堂。
二是持续将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学科教育。在全市中小学学科课程中,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将教育内容体现到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课程中。同时做到教学环节全覆盖,包括课堂教学、课堂外教学、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三是在传统节日中传承发扬传统文化。印发了《2022年“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方案》,广泛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节日文化活动,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认知、尊重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今年上半年,全市各中小学充分利用春节、元旦、清明、端午传统节日,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活动,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教活动的深入开展,让广大中小学生了解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体验节日习俗,弘扬传统文化,在认同我们的节日中学会了传承,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创新。
四是开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诵读活动。印发了《关于开展2022年中小学读书月活动的通知》,在学生中大力倡导“多读书、乐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理念,各学校分年级向学生推荐好书,指导学生科学制定读书计划,引导学生学国学、读美文、诵经典。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强国有我”主题阅读活动,举办“书香宝鸡·红色少年”诗词诵读比赛,开展青少年“读书之星”评选推荐活动,依托活动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感悟经典、表演经典,增强中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激发民族自豪感,提高人文素养。
五是分阶段做好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围绕书法临摹、艺术涵养、戏剧熏陶、诗歌鉴赏、经典诵读、礼仪养成等内容,强化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在小学低年级初步诵读浅近的古诗,初步感受经典的民间艺术。小学高年级熟练书写正楷字,体会汉字优美的结构艺术,诵读古代诗文经典篇目,培养学生对传统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初中阶段要临摹名家书法,欣赏传统音乐、戏剧、美术等艺术作品,感受其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高中阶段要阅读篇幅较长的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提高古典文学和传统艺术鉴赏能力,增强民族自信。
六是全面落实“双减”政策,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在全省率先开发建设“宝鸡市中小学课后服务管理平台”,评选课后服务示范校60所,全面落实课后服务工作“全覆盖”工作目标。各学校因地制宜开发服务项目,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将书法、绘画、民族音乐、戏曲、泥塑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后服务范围,实现“混级”“混班”“混龄”组团,为每一名学生找到最适合的“教育场”。
七是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发挥第三课堂作用。持续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充分挖掘革命、文化、民俗、农耕、乡土、工业等资源,联合认定市级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24个、承办准入单位12个;创建省级研学实践基地17个,省级劳动教育基地7个;全市所有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艺术场馆等面向学生免费开放,为学生上好“第三课堂”提供保障。县区、学校针对不同学段学生年龄特点,积极开展爱国教育、红色游学、劳动实践、工业参观等研学活动,近距离的接触传统文化,全面感知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
八是不断提升教师文化素养和专业能力。按照“校校练兵、县区遴选、市级择优”的总体要求每年组织开展思政课“大练兵”、课堂教学创新大赛等活动,以赛促学,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创新教学方式,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健全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训制度,提升教师素质能力,探索评价激励机制,着力打造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师资队伍。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和人文情怀,树立文化自信和增强学校软实力,引导学生传承和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将认真听取贵单位的建议和意见,充分利用宝鸡传统文化基因和文化资源,不断探索开发德育校本课程,积极组织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更好的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再次感谢贵单位对宝鸡教育的关注和支持,欢迎继续指导我们的工作。
宝鸡市教育局
2023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