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盟: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提案》(第26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对于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推动法治中国、法治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全市教育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紧密结合,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有机融合,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推进青少年普法宣传教育,关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统筹推进,下好法治教育“一盘棋”。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以贴近青少年实际、提高教育效果为目的,指导县区和学校从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活动载体、强化条件保障、及时跟进督导、注重总结宣传五个方面扎实开展青少年普法宣传教育活动。
二、守好阵地,织密法治教育“一张网”。督促全市中小学开齐上好《道德与法治》课,确保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到位”。结合学科特点,将法治教育融入语文、历史、数学等各个学科,深入挖掘各学科蕴含的法治教育内涵,做到有机渗透,力争人人尽责。坚持法治教育要与道德教育紧密结合,深入推进“新时代·新德育”铸魂行动,以良法善治传导正确价值导向,帮助青少年理解法治道德底蕴,实现法治育人功能。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墙、电子显示屏、学校公众号、黑板报等媒介,通过主题班队会、升旗仪式、文艺演出、手抄报等方式,集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走深走实。
三、创新载体,打好法治教育“一套拳”。组织学生登录青少年普法网学习宪法知识,参加“宪法小卫士”和“宪法晨读”活动,自觉做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联合政法机关,为全市中小学配齐法治副校长,覆盖率达到100%,推动提升依法治校、依法执教水平。联合团市委、市司法局,组建民法典宣讲律师团队,深入中小学集中巡讲,帮助师生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基本概念,理清权利与义务。联合团市委、市中院、市检察院、市司法局开展“红领巾法学院”创建工作,引导中小学校广泛开展法治情景剧、模拟法庭等体验式活动,受益学生60000余人。依托实践基地实施多样化的法治实践教育,切实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
下一步,针对社会闲散青少年帮教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积极构建信息监测台账。加强与民政、司法、妇联等部门联动,做好对社会闲散青少年的社区管教、法治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整合各方资源,建立全方位的帮扶关爱网,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他们实现复学和就业。二是发挥家校社育人合力。引导多元社会主体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单位、青少年宫、乡村少年宫等公共服务阵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广泛开展适合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和贫困儿童的关爱帮扶,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三是不断丰富教育方式。加强与市文明办、民政、关工委、妇联、团市委等部门多方联动,发挥渠道和阵地优势,针对社会闲散青少年,开办家长学校、举办家教讲座、提供咨询服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文化活动、开放教育基地等途径,助力社会闲散青少年家庭教育全方位、多渠道、普及化。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每一名青少年都不应掉队,我们将持之以恒,为培养知法、懂法、守法的社会主义好公民而努力。再次感谢贵单位对宝鸡教育的关注和支持,欢迎继续指导我们的工作。
宝鸡市教育局
2024年6月19日
联系人: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 任婧
电 话:2790257 13772648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