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校园管理的提案》(第207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学生用餐管理
由于各地各校情况不一,国家和我省均未出台政策,要求所有学校的所有学生无差别化在校集中用餐。我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969所,其中食堂供餐872所,占全市学校总数的90%,做到了学校食堂应建尽建,能建尽建,为有就餐需求的所有学生供餐。除按规定享受义务教育农村营养改善计划补助的学生外,做到了师生同质同价,一视同仁。近年来,我市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政策,多数学生因离家不远,所以选择回家就餐。您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城区个别大校额学校。城区学校因为场地受限等原因,大多不具备建设食堂的条件,无法为学生提供午餐。一些中午不能回家就餐的学生,一般选择在周边小饭桌用餐。高中也分寄宿制和非寄宿制两种,即使是全寄宿学校,也要坚持以生为本,如果学生有特殊需求,在家长申请、学校同意的情况下可以走读,并非一概而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严格控制大校额学校,同时进一步加大学校食堂建设力度,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的就餐需求。如果中省调整政策,要求义务段所有学校所有学生在校用午餐,我市也将克服一切困难推进落实。
二、关于食品安全管理。去年以来,我市深入推进“校园餐”集中整治,先后印发多份文件,采取多项措施,组织多轮检查,严把学校食堂食品采购、验收、加工、储存、配送等关键环节管理,推广“十统一六到位”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全力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一是严把人员健康关。严格落实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晨检制度,督促食堂从业人员穿戴整洁、双手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杜绝从业人员带病上岗。二是严把风险排查关。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定期开展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排查,建立问题台账,坚持闭环管理,确保整改到位。三是严把食材入校关。米、面、油、肉、蛋、奶等大宗食材实行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严格落实索证索票进货查验等制度,建立“双人或多人联检”查验制度,杜绝假冒伪劣食品和过期、变质食品进入食堂,确保食材新鲜安全。四是严把食品入口关。落实“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强化食品加工全程监管,制作过程做到生熟、荤素分开,原料、半成品、成品分类盛放,食物烧熟煮透,确保学生吃得安全、吃得放心。五是严把食品留样关。落实食品留样制度,如实标示留样食品的品名、留样时间、留样质量、留样人,并做到专人、专管、专锁管理。六是严把食堂卫生关。全面清洁食堂各区域设施设备,强化食堂餐用具、操作台面清洗消毒和色标管理,严防传染性疾病交叉感染、传播。
为全面提升食堂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专业素养,春季开学前,组织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题培训,线上线下相结合,聚焦校园安全、食品安全、应急处置、舆情管控等重点,全面提升安全管理精细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市县校三级共1865人参训,覆盖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党政主要负责人。利用“食安学考”小程序,对全市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了线上培训和考核。4月初,联合市场监管局开展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业务培训,150名校园长参训。各县区和学校结合实际,集中组织开展食堂工作人员业务培训,聚焦新政策学习、新办法落实,力求精准培训,取得实效,先后培训7100余人次,做到了学习全覆盖、培训多层级,有效提升了食品安全意识和食堂管理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始终把学校食品安全抓在手上,放在心里,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省市各项要求,持续深化、纵深推进“校园餐”专项整治,以严管食品安全为出发点,以严查腐败案件为突破口,重点在责、查、管上持续加力。一是担“责”。压紧压实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规范落实校长陪餐制,建立完善膳食委员会,做细做实食品安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推进责任到人到事、制度落细落实、监督严明管用。二是严“查”。联合市场监管部门集中开展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检查,跟进监督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和“十统一六到位”管理模式推广情况。三是实“管”。强化智慧监管,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提档升级,依托平台自动巡检和统计分析,逐步推动AI违规抓拍与行为分析常态运用,倒逼学校食堂落实主体责任。推广“扫码看后厨”,鼓励社会公众主动参与社会监督,年内实现全覆盖。
三、关于校车配置使用
据统计,全市现有校车364辆,服务237所学校.服务16249名学生。近年来,市教育局联合相关部门,不断加强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管理,采取试点公司运营、统筹规划线路、探索定制公交、落实“一校一警”等方式,保障学生交通安全。扶风、眉县、凤翔、岐山等地由县区政府牵头,组建校车公司,为距离学校较远的学生配备专业校车。为确保校车安全运营,通过合理规划运营时间和接送路线、定期开展校车维护和安全检查、安排随车照管教师负责秩序维护等方式,不断强化安全监管,同时采取GPS定位、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实时掌握校车运行速度、行驶路线、车内情况等信息。
在主城区,主要通过增加学校周边公交线路和班次,特别是在上下学高峰时段,加密车次,缩短发车间隔,增设定制公交等方式,提高公共交通的运力和便利性,方便学生乘坐公交车上下学。目前,高新区不少学校与公交公司联系,为学校增设定制公交,有效解决了学生上下学问题。定制公交不属于校车,学校是否需要设置定制公交,一般由学校和所在县区教体局结合实际,联系公交公司协商确定。
市教育局将指导县区和学校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校园周边交通安全设施设备,加强交通安全教育,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授交通安全知识,切实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与交警部门合作,通过邀请交警进校园,举办交通安全讲座、参观交通安全教育基地,不断提高安全教育实效。
四、关于家校协同育人
我市高度重视家校协同育人,从2015年起持续实施“好家风·好家长”家庭教育绿荫计划,以“家庭教育讲座月月听、家庭教育知识天天学、家长义工队伍校校有、家庭教育资源人人享”为主要内容,在全社会掀起了“传承好家风、争做好家长”的热潮。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普遍组建家长义工队伍,多元社会主体广泛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有效提升了家庭教育质量。目前,宝鸡市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已连续举办70余期,社会受众350余万人次,宝鸡家庭教育微信服务平台40万人关注,推送文章阅读量累计达2000万人次。2024年,宝鸡市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2025年,我市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案例成功入选中国基础教育创新案例。4月中旬,宝鸡市“家校社共育”实践区启动大会召开。中国关工委事业发展中心授予我市“家校社共育实践区”。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抓好家校社共育工作,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凝聚社会各方合力,建好“专家库”、用好“云平台”、抓好“教联体”、办好“家长课堂”,不断提升“宝鸡好教育”的软实力、辐射力和影响力。
针对部分学校家庭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家校合力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市教育局也将进一步加强教育宣传和规范管理力度,引导学校发挥主导作用和专业指导优势,强化与家庭沟通协作,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培训,开发建立“家校社共育”云平台,开通线上家长课程,组织教师入户家访,全面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专业力量。引导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主动参与学校工作,协同做好子女教育,不断凝聚家校合力,助力学校规范办学,服务学生健康成长。
再次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我们将以此次提案办理为契机,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完善管理制度,切实提升管理水平。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宝鸡市教育局
2025年7月3日
(联系人:李玉琳, 电话2790203)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市政府督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