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教育乡村振兴在行动

太白县:“四化”推进教育扶贫高质量发展

来源:宝鸡市教育局 发布时间:2020-12-14 14:10

  太白县始终把教育扶贫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党政齐抓,社会帮扶,全民参与,努力做到控辍保学常态化、教育资助精准化、留守关爱长效化、扶志扶智实效化,实现了义务教育有保障,全民教育有发展,着力弥补山区教育短板,巩固和提升脱贫质量。

  落实责任,控辍保学常态化。常抓“七长责任制”。一手抓行政控辍,县长、镇长、村长三级联动,层级负责,做到管辖区域内所有人口文化程度、技能特长底子清,从幼儿到研究生就读状况清,贫困户子女教育资助情况清;一手抓教育控辍,局长、校长、师长、家长四级协同,采取县教体局班子成员联镇指导、局属单位包校督学、学校包村落实教育扶贫任务。指导各学校做到校级干部分村负责,中层干部包片到组,教师包学到户,落实控辍保学“一对一”“人盯人”。常抓动态监测。建立三级排查(县镇村三级疑似失学辍学问题排查)、“双线”监测(“四支队伍”行政实时监测和教育行业重点监测)、常态跟进的监测帮扶工作机制,对290户864名监测对象、84名疑似失学辍学儿童少年,有针对性地落实帮扶措施,坚决防止致贫返贫、失学辍学,全县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

  应助尽助,教育资助精准化。重点资助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建立“免、奖、助、贷、补”五位一体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做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累计资助贫困家庭学生29029人次,发放资助金1606.2955万元,贫困户家庭县域内就读学生受助率100%。推进社会助学“滴灌式”资助。与徐州市贾汪区人民政府、航天集团、北京明伦公益基金会等达成助学协议资助项目15项,资助学生17061人次,受助资金151.52万元,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所有学段“滴灌式”资助全覆盖。

  真情帮扶,留守关爱长效化。结对帮扶暖童心。全县12所义务教育学校均成立了留守儿童管护中心,496名教师和923名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结对帮扶,为179名留守儿童确定“亲情代理家长”,开展“帮管护促进亲情沟通,帮学业温暖童心,帮送教保障教育权益”等系列活动,建立亲情电话视频会话室,每周组织留守儿童少年和家长进行视频通话,组织过集体生日,对留守学生生活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把爱的阳光撒进孩子心间。保障残疾孩子受教育。印发《太白县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因病因残适龄儿童少年送教入户的通知》,落实残疾学生就读学校,建立电子学籍。对于无法正常入学的重度病残儿童少年,辖区学校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教师,因人施策、一人一案,定期进村入户,坚持送教上门,依法保障特殊群体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国家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陕西日报、宝鸡电视台等媒体先后对太白县送教上门、控辍保学经验进行了报道。

  扶志扶智,德能提升实效化。注重精神扶贫。配合相关部门成立并培训全县脱贫攻坚宣讲团,支持开展乡风文明、家风家训等活动,广泛组织以“我的脱贫故事”为主题的“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群众讲故事”及脱贫攻坚摄影展、演讲赛等活动,扎实推进扶德扶志扶智工作,让群众牢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激发贫困群众的精神斗志。注重技术帮扶。开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学历教育、技术推广、技能培训。与县委组织部协作,县职教中心举办村干部学历班,70余名优秀农村干部提升学历层次;与县农技中心合作,全民学习培训中心举办职业农民培训班8期,培训专业技能人才580名;在航天集团的支持下,县社区教育学院举办“航天助力乡村振兴”大专班,为全县农村培养30余名实用人才;坚持校企合作,县职教中心相继输送海信浙江空调公司六批168人次顶岗实习并就业,为贫困优秀人才搭建技能学习平台,拓宽就业创业渠道,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太白县教体局宫肖云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