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第十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也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十周年,更是全国砥砺奋进推动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推进科学保教取得重大进展的十年。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统一部署,即日起,市教育局将以“砥砺十年 奠基未来”为主题,在市教育局官网集中开展系列宣传,聚焦学前教育十年砥砺奋进之路,回顾市、县两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的重大成果、辉煌成就,以及推进幼儿园科学保教的新实践、新经验,全面展现新时代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新面貌。同时以“我(们)与学前教育改革这十年”为主题,面向学前教育战线广泛征集宣传素材,通过讲好学前教育故事,突出人民群众获得感、教师和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突出幼儿的健康成长,以小见大反映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成效。
从“幼有所育”走向“幼有优育”
2011至2020年,是宝鸡学前教育事业投入最多、提速最快的十年。十年来,全市上下加快实施普惠扩面、管理升级、师资优化、质量提升“四大计划”,抢抓战略机遇,集中优势资源,推动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开放多元、优质均衡发展。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幼儿园616所,在园幼儿10.75万,教职工1.4万,专任教师7527人。其中:公办幼儿园285所,民办幼儿园331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97所,普惠性幼儿园(含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占比94.48%。
一、统筹资源,加速度推动普惠扩面
面对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两大历史性难题,坚持新建与改造、公办与民办、城市与农村“三个并重”,加快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公民共济、普惠为主、多元发展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
一是科学统筹。实施学前教育“普惠扩面计划”,充分考虑人口政策调整和城镇化进程等因素,分县区制定学前教育布局规划,不断扩大公办幼儿园资源供给。按照“实事求是、追赶超越,科学统筹、分类实施”的原则,将普惠性幼儿园占比纳入县区年度目标任务,采取专题部署,定期通报,协调指导等方式,督促县区加快进度,积极申报。近10年,全市幼儿园数量从201所增加到616所,提高到原来的3倍。
宝鸡市幼儿园数量统计表(2010年—2020年)
二是加快建设。加大公办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力度,坚持定期通报、实地督导、个别约谈、现场推进,督促县区强化项目管理,加快工作推进,逐年提高公办幼儿园占比。2017年以来,共实施幼儿园新建、改扩建、设备购置项目193个,投入资金2.82亿元(其中2016年36个项目,6820万元;2017年34个项目,7900万元;2018年34个项目,6970万元;2019年89个项目、6830 万元;2020年6510万元),推动公办幼儿园优化设施,提质扩面。
三是积极扶持。联合物价、财政部门,修订《宝鸡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及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条件、申报程序、扶持措施、监督管理提出明确要求。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综合奖补、培训教师、教研指导等方式,推动普惠性民办园规范发展,提升质量。近四年,共发放中省专项奖补资金2299万元,主要用于支持普惠性民办园增添保教设施、改善办园条件,开展园本培训,全市普惠性幼儿园(含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占比达到94.48%。
宝鸡市公办幼儿数量统计表(2010—2020年)
二、对症下药,全方位推动管理升级
针对办园行为粗放、师资力量薄弱、优质资源短缺、小学化倾向等“初级阶段”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对症下药,全面规范学前教育管理。
一是强化保教管理。深入开展规范幼小衔接专项治理,出台《宝鸡市规范幼小衔接工作八条规定》《宝鸡市小学“零起点”教学十条规定》《宝鸡市规范幼小衔接专项治理负面清单》等3个制度,从教育行政、教育科研、师资培训等不同层面,对幼儿园、小学及校外培训机构提出明确要求,建立问题台账,实现销号管理,坚决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和小学“非零起点”教学。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定期举办卫生保健专场报告会、幼儿园保育专业技能大赛,联合卫健部门开展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示范单位和规范单位创建工作,命名50所幼儿园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示范单位,引领带动全市幼儿园全面提升保育水平。
举办幼儿园保教工作专题培训
举办幼儿园保育专业技能大赛
二是强化师资管理。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增设公益岗位力度,采取核定编制、公开招聘等方式,着力解决公办幼儿园教师数量不足问题,引导和监督民办幼儿园依法配足配齐教职工。扎实开展幼儿园园长、保教主任、总务主任、骨干教师及卫生保健人员培训,层层举办幼儿园精品课例展评、教师专业技能大赛、优秀游戏案例征集、自制玩教具展评、微课大赛等活动,通过园本教研、逐级选拔、集中培训等方式,引导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业务能力,实现专业发展。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组织省骨干园长教师赴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学习调研,邀请省内外名师围绕课程设置、环境创设、区域活动等内容进行专题讲座和现场指导,引领教师专业成长。近三年共培养幼儿园省市教学能手81人,学科带头人19人,2名同志荣获“宋庆龄幼儿教育奖”,200多人次在全省各类大赛中获奖,市教育局多次荣获优秀组织奖。
举办幼儿园文化建设及课程游戏化专题讲座
组织幼儿园教体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举办幼儿园教师技能培训
举办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大赛
三是强化安全管理。把安全管理作为重中之重,集中开展幼儿园安全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活动,按照“全覆盖、无死角、零容忍”的要求,加大重点场所、重点设施、重点环节日常监管力度,督促各县区和幼儿园全面落实门禁管理、卫生保健、设施软化、膳食指导、活动保护、视频监控等安全保障措施,全方位构筑幼儿安全保障。重视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师德教育、家园沟通和保育行为管控,对违反师德师风行为实行零容忍,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
定期组织安全检查
四是强化督导检查。启动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对办园条件、安全卫生、保育教育、教师队伍、内部管理进行全覆盖、强制性、周期性督导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督促幼儿园规范办园行为,力争兜底线、保基本、抓规范、促发展。推动学前教育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对幼儿园依法办园、安全管理、卫生保健、保育教育、师德师风、园务公开等情况开展经常性督导,及时掌握情况,报告反馈,提出建议,督促幼儿园不断规范管理、提升质量。今年上半年,完成对麟游、岐山两县创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省市过程督导。
定期组织督导检查
三、精准指导,大面积推动质量提升
一是组建专家团队。抽调幼教教研员、骨干园长、保教主任、优秀教师、卫生保健和管理人员组成专家团队,对全市公、民办幼儿园规范办园情况进行专业指导。争取市卫健、疾控等部门支持,特约幼儿保健、疾病防控、营养膳食等方面专家,举办讲座、开展培训、入园检查,不断提升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水平。
二是分层入园指导。构建由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主导、教研部门为主,省示范、市级一类、二类、三类幼儿园逐级帮扶包抓制度。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幼儿园,采取查阅资料、现场观摩、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幼儿园发展把脉问诊和评价指导,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指导整改提升。采取现场讲解、专题讲座、观摩教学、解疑释惑等形式,对园长、保教主任、班主任进行分类培训,协助提升办园能力水平。组织薄弱园园长、教师走进省级示范和市级一类幼儿园进行现场观摩、跟岗学习、实践锻炼等,在互动交流中学思践悟。
经常性组织交流研讨
三是深化结对帮扶。依托“宝鸡市城乡教育联盟”,深化全市学前教育联盟,跨县区、跨类别建立幼儿园联盟发展机制,创设更多紧密型、合作型、互补型帮扶对子,支持深度交流,共享发展资源,拓展合作领域,促进追赶超越。把组建联盟、结对帮扶作为幼儿园升级晋等的必要条件。鼓励县区发挥公办幼儿园资源优势,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进行帮扶指导,促进共同发展。支持幼儿园与就近小学建立“手牵手”关系,开展校园开放日等活动,探索科学有效的“幼小衔接”实践机制。5所幼儿园荣获市级首批城乡一体化教育示范学校,12个团队荣获年度优秀城乡教育联盟。
持续深化结对帮扶
四是强化晋级管理。加强幼儿园骨干体系建设,与评级定等、招生计划、入园收费、资助帮扶等政策挂钩,形成数量充足、基础牢靠、梯队合理、逐级晋升的发展格局,为群众入园提供更多选择。本着“创建一批,成熟一批,命名一批”的原则,鼓励支持公、民办幼儿园对照标准,加大投入,完善管理,优化师资,提升质量,逐级创建市级一类幼儿园和省级示范幼儿园,不断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近三年,成功创建为省级示范幼儿园10所,14所省级示范幼儿园顺利通过复验,135所幼儿园顺利晋级市级一类幼儿园,一大批曾经的薄弱园逐步成长为领头羊,目前,全市共创建省级示范园31所,市级一类幼儿园222所,优质幼儿园占比达到41%。
深入开展家长助教活动
五是深化课题研究。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启动学前教育课程体系示范基地,幼儿园文化建设试点基地工作,探索县城公办园和乡镇中心园“科研—教研—培训”三位一体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将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作为园所等级评估的重要指标。设立省市县园四级课题研究体系,不断提升园本研修和教育科研能力。近四年,共有18项省级学前教育课题成功立项,9个省级课题顺利结题;19所幼儿园被确定为省级幼儿园文化建设、课程体系、家园共育、镇村一体化试点基地。
新时代面临新机遇,新征程要有新作为。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继续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和韧劲,锁定目标,综合施策,保基本、增普惠,重管理、促规范,强师资、提质量,努力办好学前教育,推动实现“幼有优育”,为了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