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网络安全宣传周

网络安全之:终端安全

来源:宝鸡市教育局 发布时间:2020-09-13 20:11


一、如何安全地使用Wi-Fi

1.关闭设备的无线网络自动连接功能,仅在需要时开启。

2.警惕公共场所免费的无线信号,应特别注意与公共场所内已开放的Wi-Fi名称类似的信号很可能是钓鱼陷阱,尽量不要在公共场所进行网银操作。

3.修改家中无线路由器默认用户名和密码;启用WPA/WEP加密方式;修改默认SSID号;关闭SSID广播;必要时可启用MAC地址过滤;无人使用时,关闭路由器电源。

4.运行安全扫描:安装安全软件,进行Wi-Fi环境等安全扫描,降低安全威胁。

二、如何安全地使用智能手机

1.设置锁屏密码。

2.不要轻易打开陌生人发送至手机的链接和文件。

3.在QQ、微信等应用程序中关闭地理定位功能,仅在需要时开启蓝牙。

4.经常备份手机数据。

5.安装手机安全防护软件,经常对手机系统进行扫描。

6.不要见Wi-Fi就上,见码就刷。

7.到权威网站下载手机应用软件,并在安装时谨慎选择相关权限。

8.不要试图破解自己的手机。

三、如何防范“伪基站”的危害

1.当用户发现手机无信号或者信号极弱时仍然收到了推广、中奖、银行等相关短信,则用户所在区域很可能被“伪基站”覆盖,不要相信短信的任何内容。

2.不要轻信任何号码发来的涉及银行转账及个人财产的短信,不向陌生账号转账。

3.安装手机安全防护软件,以便对收到的垃圾短信进行精准拦截。

四、如何防范病毒和木马对手机的攻击

1.为手机安装安全防护软件,开启实时监控功能,并定期升级病毒库。

2.警惕收到的陌生图片、文件和链接,不要轻易打开QQ、微信、短信、邮件中的链接。

3.到权威网站下载手机应用。

五、如何防范骚扰电话、电话诈骗、垃圾短信

用户使用手机时遭遇的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电信诈骗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一是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诈骗;二是冒充电信等有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以电信欠费、送话费等为由实施诈骗;三是冒充被害人亲属、朋友,编造生急病、发生车祸等意外急需用钱,从而实施诈骗;四是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假称被害人银联卡在某地刷卡消费,诱使被害人转账实施诈骗。在使用手机时,防范骚扰电话、电话诈骗、垃圾短信的主要措施如下:

1.克服“贪利”思想,不要轻信,谨防上当。

2.不要轻易将自己或家人的身份、通讯信息等家庭、个人资料泄漏给他人,对涉及亲人和朋友求助、借钱等内容的短信和电话,要仔细核对。

3.接到培训通知、以银行信用卡中心名义声称银行卡升级、招工、婚介类等信息时,要多做调查。

4.不要轻信涉及加害、举报、反洗钱等内容的陌生短信或电话,既不要理睬,更不要为“消灾”,将钱款汇入犯罪分子指定的账户。

5.对于广告“推销”特殊器材、违禁品的短信和电话,应不予理睬并及时清除,不要汇款购买。

6.到银行自动取款机(ATM机)存款遇到银行卡被堵、被吞等意外情况,应认真识别自动取款机“提示”的真伪,不要轻信,可拨打95516银联中心客服电话了解查问。

7.遇见诈骗类电话或信息,应及时记下诈骗犯罪分子的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QQ号及银行卡账号,并记住犯罪分子的口音、语言特征和诈骗的手段和经过,及时到公安机关报案;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和追缴被骗款等工作。

六、如何防范智能手机信息泄露

1.利用手机中的各种安全保护功能,为手机、SIM卡设置密码并安装安全软件,减少手机中本地分享,对程序执行权限加以限制。

2.谨慎下载应用,尽量从正规网站下载手机应用程序和升级包,对手机中的Web站点提高警惕。

3.禁用Wi-Fi自动连接到网络功能,使用公共Wi-Fi有可能被盗用资料。

4.下载软件或游戏时,应详细阅读授权内容,防止将木马带到手机中。

5.经常为手机做数据同步备份。

6勿见码就刷。

七、如何保护手机支付安全

1.随身携带手机,建议手机支付客户端与手机绑定,使用数字证书,开启实名认证。

2.从官方网站下载手机支付客户端和网上商城应用。

3.使用手机支付服务前,按要求安装专门用于安全防范的插件。

4.登录手机支付应用、网上商城时,勿选择“记住密码”选项。

5.经常查看手机任务管理器,检查是否有恶意程序运行,并定期扫描系统。

八、如何正确扫描二维码

1.不扫以礼品为幌子型二维码。

2.不扫利益诱惑型二维码。

3.不扫陌生人求帮助型二维码。

4.不扫拉粉求支持型二维码。

5.保护付款二维码:付款二维码是自己向对方付款,对方只需快速扫描二维码,输入支付金额即可完成交易,不可随便轻易发送给别人。

不要轻易扫描来路不明的二维码,即便要扫码也要通过微信扫码这种高安全性能的软件。扫描二维码时要使用正规扫码软件,安装手机安全软件,不泄露重要个人信息,不打开扫码后出现的安全状况不明的网站。扫码需谨慎,不贪小便宜。

九、如何防范虚假公众号

1.关注公众账号时,不仅要看账号的认证名称,还要查看认证机构。

2.通过微信活动获取礼包的行为都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3.在向微信公众账号付款之前,最好先联系微信官方客服进行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