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本市新闻

我市新增7个省级学前教育试点示范基地

来源:宝鸡市教育局 发布时间:2024-01-29 15:16

 

近日,省教育厅发布第七批陕西省学前教育试点示范基地培养对象名单,我市渭滨区八一幼儿园等7所幼儿园榜上有名。

建设省级学前教育试点示范基地,引领和带动区域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从2018年开始,省教育厅每年认定一批省级学前教育文化建设课程建设家园共育乡镇村级幼儿园一体化管理试点示范基地引导幼儿园聚焦建设重点,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过程导向,积极探索建设理念、建设思路、建设内容及管理模式为区域学前教育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省级学前教育试点示范基地建设遵循“自下而上逐级申报择优推荐”的原则按照省定方案,市级统筹,县级负责,园所主建的思路,严格对照建设标准,采取逐级推荐、网络申报、集中答辩、实地评审等方式进行。试点示范基地的创建,既是全面梳理总结的过程,也是创新实践和提升的过程,对于幼儿园进一步明晰发展思路、提升保教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在县区推荐、市级审核的基础上,我市共申报省级学前教育试点示范基地20所,经省教育厅评审,7所幼儿园成功入围。其中,渭滨区八一幼儿园、金台区马营幼儿园荣获陕西省幼儿园文化建设试点示范基地;金台区西街幼儿园、太白县幼儿园荣获陕西省幼儿园课程建设示范基地;金台区陈仓园幼儿园、凤县凤州镇中心幼儿园荣获陕西省幼儿园家园共育试点示范基地;眉县槐芽镇中心幼儿园荣获陕西省乡镇村级幼儿园一体化管理试点示范基地。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省级学前教育试点示范基地38所,占全市幼儿园总数的6.9%,其中文化建设试点示范基地11所,课程建设、家园共育、乡镇村级一体化管理试点示范基地各9所。

 

一、“红小川”为幼儿植入“红色”基因——渭滨区八一幼儿园文化建设巡礼

火箭军八一幼儿园于1958年在青海省湟中县组建,1970年随部队迁至陕西省太白县,1992年迁至宝鸡。在部队党委和市、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八一幼儿园历经65个春秋,经历初建、搬迁、扩建、重建几个重要阶段,逐步发展成为设施先进、设备齐全、管理规范、师资齐备且在驻地及军队学前教育行业具有良好口碑的优质幼儿园,先后被评为陕西省、火箭军、全军三级首批示范园,2022年荣获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幼儿园,2024年1月被省教育厅认定为“陕西省幼儿园文化建设试点示范基地”培养对象。

 

八一幼儿园依托军队优良传统文化根基,提出了“立德树人、红色传承、内涵发展”的文化建设理念,力求通过“重精神文化为核心,抓制度文化为保障,固环境文化为基础,显教育文化为目的”的文化建设主线,培育好军幼的文化之根,铸造好军幼特色鲜明的文化之魂。

 

幼儿园秉承享誉全军的“红川”精神,挖掘了“红小川”园本文化,开发了系列红色园本课程,融入保教工作全过程,为助力幼儿终身发展打好人生底色。礼仪文化、传统文化、五大军种文化、旗帜文化、25件武器模型、军事训练营、作战指挥部、野战营地、航天发展史、长征精神,是八一幼儿园个性鲜明的环境文化。《红小川在学习中》《红小川在游戏中》《红小川在生活中》《红小川在运动中》《红色文化课程集》《武器装备教案集》《传统文化教育活动集锦》等系列园本课程,以及幼儿版军事文化教育、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电子教育资源,不仅传承了红色基因,也为幼儿园课程建设赋予了浓浓的“八一”特色。

 

 

二、文化引领幼儿园高质量发展——金台区马营幼儿园文化建设巡礼

金台区马营幼儿园位于上马营铁路小区中心区域始建于1979年,原属西铁分局,后移交金台区教体局。2012年创建为省级示范幼儿园2024年1月被省教育厅认定为“陕西省幼儿园文化建设试点示范基地”培养对象。

 

“绿皮车”到复兴号,45年发展历程,25载持续探索,马营幼儿园秉承“用爱守护,静待花开”的办园宗旨深耕“铁路精神”,追溯“乐”文化理念,逐步构建了以“乐”为中心的园所文化建设体系园所发展“乐”文化之帆。园标、园歌幼儿足球队队徽、队歌文化为中心旨在引导孩子们在乐感受、乐生活,乐自然、乐探索、乐运动,乐创造,集多彩生活为颜料,绘欢乐绚丽之童年。队伍建设搭“乐”文化之台。积极创设宽松、平等、开放的互动空间,营造快乐和谐的心理环境,培养“乐学、善思、协作、创新”的幼儿教师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保教管理“乐”文化之果落实自主游戏理念,“乐”为目的,开展社会性教育,培养乐儿童“乐”为纽带,形成家园教育合力“乐”为手段,开展一日各类活动“乐”为依托,促进教育联盟“乐”为导向,推动班本课程

 

 

“乐”文化,到“乐”教育,愿这份“乐”给孩子一个美丽的今天,许孩子一个璀璨的未来。 

 

                         

三、金台区西街幼儿园课程建设巡礼

金台区西街幼儿园始建于1940年,1995年创建为首批陕西省示范幼儿园2024年1月被省教育厅认定为“陕西省幼儿园课程建设试点示范基地”培养对象现有在园幼儿565名,教职工82人,省区级教学能手20余名。

 

近年来,金台区西街幼儿园以培养健康活泼、平等探究、文明快乐、勇敢自信的儿童为目标,“生活、运动、游戏、学习”为一日活动基本形态,构建“探索•创新•融合•特色”园本课程体系幼儿园在围绕五大领域、实现主题课程园本化的基础上,开发序列化“趣玩美术”艺术特色课程,推进园本课程、拓展课程班本化。结合一日生活、主题活动、特色区域、游戏运动、环境互动、家园共育、社区融合、节日教育等科学组织日常保教,开展课程实施。

 

幼儿园重视教育科研教师专业成长坚持教学游戏化,游戏自主化,为幼儿提供多样化游戏体验重视园本教研,坚持“研培一体化”,推动教研经常化、专题化、系列化和有效化引导教师不断反思研修、学习中实现专业成长努力“探索•创新•融合•特色”的园本课程活起来,让“健康、平等、快乐、自信”的教育理念落下来着力构建具有西幼特色的园本化、班本化课程以课程建设引领区域学前教育质量提升。

 

 

 

四、太白县幼儿园课程建设巡礼

太白县幼儿园创建于2013年2023年5月迎接省级示范幼儿园创建评估;2024年1月被省教育厅认定为“陕西省幼儿园课程建设试点示范基地”培养对象现有教学班11个,在园幼儿337名,在岗教职工56人。

 

太白县幼儿园秉承“让教育像呼吸一样自然”的办园宗旨,坚持环境润趣,做有灵性的教育坚持课程润心,做有生命的教育,坚持文化润情,做有温度的教育,梳理形成“润”文化体系,由此衍生出“润育”课程,构建了“润养童心+润启童智+润泽童趣”课程模式。

 

一是构建课程体系。落实生活化、游戏化课程理念,将课程内容融入一日活动各环节,鼓励幼儿自主游戏、自主学习、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因地制宜创设游戏条件,保障幼儿游戏时间和空间,开设面花、棉絮画、国画、陶艺、非洲鼓、小钟琴、奥尔夫音乐、篮球、足球等特色社团,以太白人文、地理、文化、民俗为主题,开发园本课程“魅力太白”,努力培育爱运动、乐学习,懂规则,讲礼仪,能传承的太白好儿童。二是强化课程管理。坚持专家引领和骨干引领,组建由县级教研员、园长、书记、保教管理人员、教学能手、教研组长及家长代表组成的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审议课程方案、组织专题研究。制定《保教活动内容和教师授课管理办法》,定期邀请结对帮扶名园专家来园诊断、指导课程建设。注重教师研训,坚持业务培训园本化、专业引领多元化、业务比武常态化、课题研究全面化、师德教育统一化,聚力打造“五化”并重教师队伍,合力推进课程实施。三是优化课程评价。学期末面向教师、家长、幼儿多层面征集课程意见,开展课程评估。通过邀请家长进课堂、与幼儿互动交流、开展主题区域建设与环创评比、组织教师课程反思和专题研讨等方式,对课程实施,目标达成、幼儿发展、材料投放、环境创设等进行全面反馈,不断修订课程方案,促进课程不断生长。《民间艺术教育在农村幼儿园的开展与研究》《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背景下足球活动的设计研究》《信息技术背景下幼儿园AI编程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等多项省、市级课题顺利结题。

 

 

五、金台区陈仓园幼儿园家园共育巡礼

金台区陈仓园幼儿园始建于2000年,原为铁路生活段幼儿园,2003年移交金台区教育体育局,现为宝鸡市一类幼儿园。2023年被评为宝鸡市家园共育试点基地,2024年1月被省教育厅认定为“陕西省幼儿园家园共育试点示范基地”培养对象。现有在园幼儿260余名,教职工42其中省级教学能手4人,市、区级教学能手11人。

 

幼儿园紧紧围绕“134”机制实施家园共育,“1”即一个目标——家园社同步·合力促发展;“3”即三个主体——幼儿园、家庭、社区;“4”即四个措施——保障、渠道、内容、评价。将家委会、伙委会、社区等纳入组织机构,构建专业化、生活化、信息化家园共育“三化”模式,成立管理型、专业型、服务型、宣传型家长资源库,逐步优化家园共育。

 

一是“五育并举”家园课程悦心灵。“五育并举”为支点,挖掘、梳理并整合家长教育资源,指导家长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领域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与形式,构建独具特色的“五育并举”家园课程体系。二是“记录共绘”家园手册同交流。编制“记录成长·家园共绘”共育手册,以漂流方式引导家长记录日常陪伴幼儿的感悟、心得体会、成长故事等,通过漂流互动,缓解家长育儿焦虑。三是“分享评价”家园互评共成长。不定期召开分组式家长会,针对特殊幼儿搭建家长互通平台,打通家园共育堵点,让家长多维度审视影响幼儿成长的因素,科学评价幼儿行为,以“小家”带“大家”,建立“小评大”优秀家长、家庭评选机制,家幼双向互评,共促成长。四是“共驻共建”社园工作促发展。加强社会、家庭、幼儿园沟通联系,提升教师及家长和社区的共建意识。以“聆听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精神”为主题,邀请社区进校园,推进幼儿园、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幼儿园将以协同教育的观点和方法,和谐一致的理念和步伐,实现“志”同“道”合的完美统一,推动家园共育向阳而生,向心而栖!

 

 

 

六、凤县凤州镇中心幼儿园家园共育巡礼

凤县凤州镇中心幼儿园位于具有“岭南第一州”之称的两当兵变策源地凤县凤州镇,成立于2012年,现有在园幼儿101人、教职工22人,开设4个班级。近年来,幼儿园秉持“厚植红色基因、润泽金色童年”办园理念,以“同心同向同行、共情共育共鸣”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儿童为本原则,建立良性互动机制,着力打造“家园携手、聚光而行”家园共育模式,通过十一项措施促进家园共育工作快速协调发展。

 

一是搭建共育平台。组建家园共育领导小组。成立家长委员会、膳食委员会开设家长学校,通过家长会、半日开放、亲子活动等方式,家园携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二是构建长效机制。制定园级和班级家园共育方案,建立健全幼儿园、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确保家园共育工作常态化开展、科学化运行。三是加强沟通联系。创新打造“同心手册”,定期填写观察记录,增进幼儿、教师、家长三方互通联系,构建家园沟通新通道。四是提供指导服务。举办科学育儿专题讲座,开辟“家庭教育指导”专栏,根据家长诉求和普遍问题针对指导,录制视频或制作宣传板报,宣传正确教育思想和科学育儿知识,累计宣传39期。在微信公众号开辟“故事口袋”专栏,每周由1名幼儿或亲子共讲育儿故事,目前已推送142期。五是结对关爱帮扶。组织教师和幼儿组成帮扶小组,定期开展家访、结对帮扶和关爱温暖活动,解决幼儿和家庭实际困难,丰富幼儿课外生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六是开展志愿行动。定期组织家长入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家长护学、家长助手、家长义工、家长进课堂等形式,让家长现场观摩或直接参与亲子游戏及教育活动。七是召开家庭会议。坚持“儿童本位”,指导家长定期召开家庭会议协助拟定家庭会议倡议书,设计会议记录表,提供会议指引。努力让家庭氛围更加民主、平等、和谐。八是开展红色教育。与社区和相关单位联系,组织家长、幼儿到凤县革命纪念馆和航天精神文化区开展红色教育主题活动,通过聆听革命故事、参观实物展览、观看红色影片等,不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内涵。九是开发游戏载体。组建家长社团,筛选、改编民间传统游戏,以适当方式融入幼儿游戏活动,激发民间传统游戏活力。十是注重幼小衔接。建立幼儿园与小学双向科学衔接长效机制,各年级根据幼儿年龄和身心特点,分别制定幼小衔接方案,渗透到一日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与凤州镇中心小学联合开展“巧衔接、慧课堂”系列活动,邀请小学生来园讲述小学生活,组织幼儿参观小学,教师之间开展“同课异构”、交流研讨等活动,为幼儿入学做好准备。十一加强交流研讨。依托渭凤联盟、名校+等平台,加强与县内外幼儿园的交流学习,举办县域家园共育观摩展示活动,交流工作经验。

 

经过长期坚持家园共育实效性不断提高,幼儿园先后荣获宝鸡市“示范家长学校”、宝鸡市首批“家园共育试点基地”等荣誉,园本课题《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的困境与解决策略》顺利结题2024年1月被省教育厅认定为“陕西省幼儿园家园共育试点示范基地”培养对象

 

 

七、眉县槐芽镇中心幼儿园乡镇村级幼儿园一体化管理巡礼

眉县槐芽中心幼儿园于2013年9月建成投用,是眉县槐芽镇唯一一所独立设置公办幼儿园。幼儿园秉承润泽心灵,启迪智慧,和谐发展”的办园理念,先后荣获宝鸡市一类幼儿园、宝鸡市平安校园、先进基层党组织,眉县游戏化课程示范园、保育保健质量先进单位等荣誉。

 

近年来,幼儿园统筹布局规划,落实“四共享”、“五统一”机制,引领带动镇域内幼儿园共同发展,即共享设施资源、统一管理策略;共享文化资源、统一培训交流;共享人力资源、统一保教管;共享课程资源、统一教研活动;共享信息资源、统一评价激励眉县槐芽镇中心幼儿园建立名师骨干体系和送教支教、跟岗实践、交流轮岗、名师带徒等机制,每月开展联席会、教研会、培训会,做到设施、人员、经费等资源合理调配,引领和带动全镇幼儿园内涵发展,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显著提升。

2023年,眉县槐芽镇中心幼儿园被市教育局授予首批宝鸡市学前教育乡镇村级一体化管理试点基地”;2024年1月,被省教育厅认定为“陕西省幼乡镇村级幼儿园一体化管理试点示范基地”培养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