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季学期是全面落实“双减”有关部署要求的第一个学期。“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太白县积极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实际,建立“政府驱动、部门联动、行业主抓、社会参与、宣传跟进”的工作机制,实施“六大行动”,确保“双减”工作落地见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目前全县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缩减率100%,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覆盖率100%,参与学生2543人,参与教师257人,双减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实施政府主导驱动行动
1.成立机构,明确职责。成立以县委副书记为第一组长,主管县长为组长的“双减”工作领导机构,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先后召开全县“双减”工作部署动员大会、工作推进会,出台了《太白县“双减”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做好太白县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政策文件,对“双减”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切实把“双减”工作落到实处。
2.行业主抓,部门联动。建立由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县教育局牵头抓总,各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机制和部门联动机制,研究解决“双减”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就重大决策开展风险评估。目前,注销2所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重新审核营改非登记非学科类培训机构2所,开展校外培训机构广告宣传专项治理5次。
3.评价引领,激发动力。紧扣“双减”要求,依据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修订《太白县教育教学质量绩效考核奖励实施意见》,探索学校工作、学生发展考评办法、作业设计、课堂教学效益、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培养等在“双减”工作中发挥激励导向作用。
二、实施课堂革命增效行动
1.课堂教学视导活动。成立全县课堂教学工作视导专家组,由教研室牵头开展学校课堂教学工作大视导,不断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2.名师引领提能活动。依托宝鸡教育学院搭建名师引领同课异构送培活动平台,实现与省级名师面对面交流学习;县内组建5个教研圈,发挥县本级名师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科研帮扶,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精品课程打磨活动。持续深化课程管理与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致力打造高效、优质、精品课堂,评选市级精品课18节,县级精品课40余节,校级精品课120余节,丰富了优质课程资源。
三、实施作业革命提质行动
1.课题研究引领行动。以课题研究为抓手,针对作业设计、作业管理等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疑难杂症,对症下药。以团队共建、资源共享、互促互帮为契机,力争课题研究与教育质量提升深度融合。目前,市级立项课题3个,县级立项45个,校级立项83个,促进课题研究带动学科作业设计提质减量。
2.规范作业布置行为。制定太白县作业管理指导意见,探索实行“教学—作业—评价”一体化管理模式。建立作业管理细则、作业评价制度和公示审核制度,强化集体备课,明确作业布置“三限”和“三提升”(限时长、限数量、限难度;提升作业设计理念的先进性、提升作业设计目标的系统性;提升作业设计内容的科学性)要求,强化作业“质”与“量”的过程性监控,实行分层分类布置作业,杜绝机械、重复、体罚式作业和家长批改作业现象,全面落实减负要求。
3.作业革命研讨活动。举办全县作业革命研讨活动,分享作业革命试验区成功经验,邀请专家培训指导,选择部分学校、学科进行做法交流分享,推广作业革命成果,最大限度提高作业质量,实现减负不减效目标。
四、实施课后服务扩面行动
1.拓展课后服务资源。充分发掘社会文化资源,利用民间社会团体如象棋协会、手工制作、体育训练、民间工艺等优势,吸纳民间艺人、退休干部参与课后活动,既丰富了学生选择又传承了非遗物质文化。使课后服务起到了添彩“增色”的效果。
2.丰富第二课堂教学。落实体育艺术2+1要求,深入挖掘学校现有资源,全面推开社团活动,全县成立课后服务社团135个,实现所有学段全覆盖,所有学生全参与。不断丰富社团活动,尽最大能力开发个性化、特色化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展示学生技能特长,彰显学校内涵特色。
3.激活校外场所教育。按照课后服务以学校供给为主、以引进资源提供服务为补充的原则,积极申报省、市级研学旅行基地2个,市、县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2个,实现校内外课后服务资源有效衔接、优势互补。积极对接发改、财政等部门,解决青少年活动中心收费等问题,开设音乐、美术、体育、语言等4大类32个艺体特长教学班,惠及400多名学生,极大满足了学生、家长需求。
五、实施培训机构规范行动
1.规范办学性质。按照疏堵结合和分类分步治理原则,明确不再审批新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严肃查处违规办学行为、治理无证机构,净化教育培训市场。关停2所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严格审核2所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办学条件,实行营改非重新备案登记,把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营造校外培训机构良性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2.规范办学行为。坚持部门协同推进,建立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县教体局对培训机构选聘教师资格进行审核备案,对培训使用教材和内容由进行审核把关,对日常教学行为进行监管;财政、发改等部门对其收费实行政府限价,落实非营利要求,并实行资金账户监管;文旅、市场监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对校外培训机构广告进行专项治理,杜绝虚假宣传,营造健康有序的舆论氛围。
六、实施宣传引导走心行动
1.分层开会,统一思想。先后召开县政府常务会,全县“双减”工作动员会,教体系统“双减”工作推进会,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晰工作思路,制定减负举措,有效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2.广泛宣传,推广普及。组织60余名相关人员参与各类培训6场,组织教职工、家长收看教育公益大讲堂13场,利用电视台、融媒体、企业微信、QQ群,广泛宣传上级“双减”政策及“双减”工作带来的变化和取得成效,让广大家长消除、克服疑虑和盲动现象,坚定实施双减信心,提高全社会对“双减”工作的知晓率、认可度和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