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在省市教育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眉县按照校外治理、校内保障、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统筹“减法”减负减压,抓好“加法”提质增效,治理工作经验多次被省市媒体报道。
一、建章立制,在工作保障上出实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和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32个县级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政府领导、教育牵头、部门参与、多方联动”的工作机制。二是强化责任落实。制定《眉县“双减”工作方案》《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等12类文件,组建6个联合督查组,先后6次召开部署会、推进会,每月定期开展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督查,推动义务教育学校督导、校外培训机构督查全覆盖。三是深入引导宣传。广泛宣传“双减”政策,先后发布公告、警示函、告家长书等182篇,大力推广校外培训全国监管平台“家长端APP”,形成全力、全员、全程、全社会抓“双减”的良好氛围。
二、做好“减法”,在减负减压上下功夫
一是强化联合治理。成立由教体、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组成的校外培训专项治理工作专班,多轮次开展专项检查,学科类培训机构由85所压减至6所,压减率92.9%,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实现归口管理。二是创新监管模式。为培训机构更换、加装127个高清摄像头,建立覆盖所有持证机构的视频监控和网络巡查系统,在全市率先落实培训必缴风险保证金要求,实现售课、缴费、消课、退费全流程监管。我县“互联网+监管”工作经验在全市推广,并被教育部评为“双减”工作优秀案例。三是推进“作业革命”。严格执行作业总量、设计、批改等有关规定,指导各校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创建市级“作业革命”示范校12所,2项课题被评为市级“作业革命”优秀课题,3份作业管理及作业设计案例获省级奖项。
三、做好“加法”,在提质增效上求突破
一是实施“课堂革命”。以“眉县好教研”为抓手,开展现场观摩、专题研讨、教学展示等活动320余场次,指导广大教师研课、磨课260余节,在41所中小学推广应用思维导图、情境教学等课堂模式,向“第一课堂”要效益,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二是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依托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体音美等特色培训,惠及学生3000余人。为49所义务段学校发放市财政配套奖补资金102万元,鼓励学校探索“花式作业”“特色课后服务”,组建编程、烹饪、戏曲等学生社团20余类,创建市级课后服务示范校5所,落实“双减”工作经验被陕西日报、省教育厅宣传报道。三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坚持“五育并举”,依托太白山景区、张载关学文化、扶眉战役红色文化等县域资源,开展研学旅劳和德育实践活动60余场次,涉及师生3万余名。创建省、市级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7家,“1359”劳动教育模式在全市推广。定期举办县级运动会、合唱艺术节等活动,连续4年承办宝鸡市青少年足球联赛市级决赛,多次在全市中小学合唱艺术节获得一等奖,特教学校学生在全国第八届特奥会上取得8金4银2铜的优异成绩。
下一步,眉县将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师资建设,加快推进步伐,健全长效机制,做到“校内减负”深耕厚植,“校外减负”常抓不懈,全力推动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