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航天精神离我们这么近!以后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我会想起在深山里坚持奋斗的先辈,勇敢面对挑战,不辜负现在的幸福生活。”近日,在凤县双石铺中学“三线建设进校园 航天精神伴成长”大思政课后,学生王浩宇感慨地说道。连日来,凤县县委党校教师陆续走进全县多所中小学,以“追忆凤县三线建设 弘扬航天精神”为主题的一场场大思政课在校园里掀起红色教育热潮。
专题宣讲深入校园,航天精神浸润人心
11月以来,凤县教育体育局联合县委党校组织开展“追忆凤县三线建设 弘扬航天精神”专题思政课宣讲活动。县委党校教师分三个批次,深入凤县中学、双石铺中学、留凤关镇中心小学、新建路小学等十余所学校,通过视频导入、故事分享等生动形式,为师生讲述三线建设的时代背景、在凤县的实践历程,以及老一辈航天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赓续红色血脉、砥砺报国之志。

在凤县中学的宣讲现场,学生们凝神聆听、认真记录;在双石铺中学的报告厅内,掌声不时响起,同学们眼中闪烁着敬佩的光芒。“今天杨老师给我们讲了三线建设和航天精神的故事,我非常地感动和骄傲,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留凤关镇中心小学学生王晨曦在课后坚定地说。
红色资源生动转化,思政课堂焕发活力
为了让思政课更接地气、更具感染力,县委党校教师精心备课,从凤县三线建设的具象故事切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伟大航天精神。在双石铺中学的报告会上,主讲人通过王本兰团队三个月建成亚洲首台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台、傅永贵团队在“厕所实验室”完成数十万次试验等本土真实故事,让红色历史变得可触可感。

县委党校教师王常贵介绍:“追忆凤县三线故事,弘扬航天精神,是为了播种梦想的种子,更是为了让同学们能从这片土地承载的奋斗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逐梦前行。”凤县中学教师刘蓉表示,作为思政课教师,将继续深挖凤县红色资源,把这些资源转化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
“三个课堂”贯通联动,思政教育成果丰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近年来,凤县充分发挥本地红色资源优势,持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开展“思政课大练兵”“四好”思政课创优行动,将思政课教学效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推动“三个课堂”协同育人,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将思政课堂“搬”进凤县革命纪念馆、红光沟航天六院旧址、宝成铁路文化体验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思政教育走出教室、走进历史、融入实践。同时,通过“小小讲解员”选拔培训,组织60名优秀学生走进红色场馆,面向游客、同学、家长开展宣讲170余场次,让红色故事“声”入人心。为确保宣讲实效,县教体局建立了完善的工作机制,宣讲学校提前与县委党校沟通确认讲课时间,提早调试会场设备,组织好会场纪律;以较大规模学校为主体,小规模学校就近适度集中的原则联合宣讲,联合宣讲的学校安排专人组织学生,确保师生路途安全。
凤县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用好本土红色资源,深化“课堂+基地+活动”思政育人模式,引导广大师生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中凝聚奋进力量,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撰稿/凤县教育体育局 陈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