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直属学校

宝鸡实验小学:教以潜心 研以致远——“海棠梦想”工作坊主持人示范课

来源:宝鸡市教育局 发布时间:2024-01-03 08:27

时光清浅处,一步一安然。为顺应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12月下旬,“海棠梦想”工作坊开展工作坊主持人示范课,积极构建课堂教学新样态,探寻教师成长新路径,推动课堂教学转型升级,致力打造“宝小好课堂”。

付园丽工作坊

付园丽老师执教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课文——《鸟的天堂》。本课的重难点主要在引导学生体会“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初步感受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并能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相关段落,感受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赞美与热爱。

整堂课上,付老师始终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她通过问题引领、学法导航,指导学生进行自学;在学生学有所悟时,组织学习伙伴之间展开对学,将思考引向深入;在交流展示环节,付老师将课堂还给学生,及时点拨与引导,激发生生对话,碰撞出精彩的思维火花。

她以重点语段为抓手,设计多种形式、层层深入的朗读,通过创设情境、指导方法、师生评价等形式,带领学生在朗读中感悟“鸟的天堂”的动静之美。同时抓关键词和重点句,引导学生发现作家写景的写作密码,如“写景要抓住景物特点”“不仅要写看到的,还要展开联想与想象”“用好表示顺序的连接词,有序地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等,使学生在体悟情感的同时,掌握写作方法,为单元习作打下基础。

杨伟丽工作坊


杨伟丽老师执教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小明的一天》,本课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以“小明的一天”系列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

为了更好地教学,杨老师提前一周给学生布置制作简易钟面的实践作业,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做出了各式各样的钟表。上课时杨老师利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借助多媒体动态演示和直观操作,帮助学生认识钟面;还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观察、比较,探究两类钟面的共同特点,进而总结出整时和半时的认读方法;在巩固练习环节,设计了我说你拨的游戏,通过小组比拼的形式让学生学会了方法,掌握了知识,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张晓红工作坊

张晓红老师执教的《西门豹治邺》一课,紧扣单元语文要素“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开展教学。通过提炼小标题,梳理出课文主要情节。引导学生将西门豹的四次问话合并成一句话,从老大爷的回答中提取关键句子,让学生学会使用“转述、合并、提取”等方法,使复述更加简练,并创设多种情境进行练习,使“简要复述课文”这一语文要素落到了实处。最后讨论西门豹的方法好在哪里,从人物言行入手,感受人物的智慧和品质。整堂课环环相扣,深入浅出,扎实有效。板书设计图文结合,直观生动。

赵云丽工作坊

赵云丽老师执教的是歌曲《萤火虫》,这是一首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歌曲,3/4拍,F宫调式。歌曲的第一、第二句采用了旋律的变化重复,乐曲中多次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形象地描绘了萤火虫晶莹可爱的形象。其中第二乐句做了下移五度的变化,更加把萤火虫轻盈飞舞的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第三、第四乐句在节奏上作了舒展与紧缩的对比,表达了孩子们天真的语言和对萤火虫的亲切情感。

在歌曲教学的同时,赵老师让学生借助陶笛(音乐课堂小乐器)来完成二声部的学习,学生消除了畏难的情绪,积极的投入到识谱、唱谱、摸音孔、试吹、放慢速度的吹奏、回原速吹奏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学的轻松、有所收获。

王刚刚工作坊

王刚刚老师执教的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的起始课《人的呼吸》,本节课围绕“我们是怎么呼吸的”“呼吸有什么作用”这样的本质问题,深入到人体内部寻找答案。主要通过指导学生用澄清石灰水比较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不同,认识呼吸的意义。

王老师通过图片、文字说明等指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作用,使学生对整个呼吸系统及其器官以及功能有了一个初步的比较系统的了解。在探索人体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有什么不同时,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严格按照流程进行实验。当同学们将呼出的气体吹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杯子中,看到杯子中澄清石灰水慢慢变浑浊时,更加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