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宝鸡一中西关、高新两个校区四十多名学子乘大巴车前往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研学。
基地处在西安市滦镇,到达时恰逢小麦收割时节。突然想起白居易《观刈麦》的诗句来:“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抬头见落日又圆又红,不禁联想到正午时分阳光正毒辣时,农民挥舞镰刀龙口夺食的紧张场面。那一滴一滴的汗水啊,的确是“粒粒皆辛苦”!
晚饭后7点整,营地的训练场上,孩子们和来自宝鸡其他学校的中小学生一起被分成9个连队进行入营教育。
按照教官的命令,晚上9点全体营员都已准时熄灯就寝。
28日早,6:20起床,7点排队吃早餐,7:30乘坐大巴车开往延安。
近6小时的长途中,车厢里响起一名小女生的歌声。她用稚嫩的嗓音唱了一首《枕着光的她》,给无聊的旅途带来了一束光。不过,有的孩子因为太累的确是“枕着光”睡着了。
抵达延安的第一站来到了南泥湾党徽广场,在此处举行了授旗仪式,并合影留念。
下午4时许,三五九旅烈士陵园里松柏苍翠,微风拂面。孩子们擦拭纪念碑,敬献花篮,默哀。工作人员为大家讲述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和南泥湾精神。
之后,在延安基地的操场上,孩子们学习了最具延安特色的安塞腰鼓。
晚饭后的篝火晚会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我校副校长康新宇参加了点火仪式,两位本地歌手更是将晚会推向了高潮。
29日早,5:50起床,6:30前往红街。8点半在以红色为主色调、五角星为主图案的剧场里,孩子们观看了大型红色室内情景剧《再回延安》。
该剧以老红军刘宝顺的日记为线索,再现了当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感人场景。在场的孩子们眼睛湿润了一次又一次,时而还爆发出激动而热烈的掌声。
走出剧场,天降小雨,凉风习习。但孩子们的心是热的!脑海里久久回荡着《保卫黄河》《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旋律。
紧接着,参观了气势恢宏的延安革命纪念馆,让孩子们直观真切地学习了延安精神。
30日早晨返宝的大巴车上,带队老师将两个校区的所有孩子组织起来,配着音乐朗诵了诗歌《回延安》。康新宇对本次活动作了总结。
为期三天的研学转瞬即逝,但孩子们的心里已种上了一颗红色的种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定能开出绚烂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