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点燃心灵的光,教研是教师追寻光、成为光、散发光的旅程。为切实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助推教师专业成长,市特教学校依托省市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示范引领开展“逐光课堂”,特邀专家为校本教研注入新动能,共同探索教师专业成长路径。
4月16日,市特教学校第11期“逐光课堂”开讲,学校特邀江苏省教学名师,徐州市特殊教育学科带头人,徐州市特教学校副校长潘媛媛在线上作“校本教研赋能教师专业成长”专题培训。
主讲专家
潘媛媛,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中小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徐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徐州市带头优师,徐州市特殊教育学科带头人。曾多次在徐州市基本功、优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近几年有10多篇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多次主持、参与省市级课题的研究。
潘校长围绕个人成长历程、青年教师工作坊建设以及“四有好教师”培育体系三大核心板块展开深度分享,内容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性,为老师们提供了教研赋能的创新视角。在个人成长维度,潘校长以"立心-悟道-践行"为成长主线,通过“以不甘平庸之志超越自我、以名家智慧之光照亮迷途、以课题探索之路成就自我”三个维度,系统阐释了从普通教师到卓越教育者的蜕变路径;在青年教师工作坊的分享中,从青年教师的结对、成长帮扶、最终发展目标都有详细的介绍,并提出具体措施供学习借鉴;四有好教师建设情况更是慷慨分享了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师能”工程具体内容及学校教研情况。
教师魏玮:
潘校长的讲座,从自己的专业成长展开,讲解细致入微,层层深入,将理论与实例相结合,为青年教师们呈现了一堂实在、实效、实用的校本教研指导课。作为一名特教教师,我始终认为,向下扎根,做学习型教师。扎根课堂,站稳课堂才是一个老师最基本的要求。向上开花,做研究型教师,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要以扎实的作风潜心实践,要以自觉的精神对待学习,不急功近利,心浮气躁;以务实的心态思考问题,力求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以独特的眼光大胆创新,做到不拘一格,匠心独运。坚持记录自己教学中的点滴,不断积累,让自己的工作、生活与学习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让自己的生命处于不断探索与追求的过程之中。
种子只有与泥土共荣,汲取能量才能岁物丰成。这次讲座就像一束光,照亮着我前行的道路,希望我们追逐着光阴的翅膀,心之所向,无问西东;寻梦而行,一路追光!
教师罗翊萱:
聆听了潘校长《校本教研赋能教师专业成长》讲座,让我感受颇深,入职几年来,从初登讲台的忐忑到逐渐站稳课堂,正是校本研修中的集体备课、课例研讨和名师指导让我突破成长瓶颈,教师成长的几个阶段,让我理清思路,找到方向,未来我将继续以校本研修为支点,在团队共生中深耕专业发展,让教育智慧落地生根。
教师卫蕾:
聆听潘校长关于教师专业成长规划的讲座,我深受触动,尤其是结对帮扶的理念,为我点亮了前行的路。作为徒弟,我满怀期待与热忱,渴望在师傅引领下飞速成长。特殊教育之路本就充满挑战,有了师傅的陪伴,我不再迷茫。未来,我会珍惜每一次交流学习的机会,主动且虚心地请教。从课堂管理的技巧,到教学方法的运用,全方位汲取经验,努力让自己快速成长,为特殊教育事业奉献更多力量。
教师杨文琴:
潘校长用她的亲身成长经历给我们呈现了一场生动的讲座,我深受启发。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并无捷径可走,唯有在书海深耕,持续充实自我;积极投身教学研讨,向身旁的优秀教师看齐,通过互相听课、评课,拓宽视野,汲取全新思路。我们常说:“独行快,众行远。”我将以此次讲座为契机,借助学校“教师互助成长计划3.0”的东风,持续学习,全力追逐卓越,成就更好的自己。
教师陈莹:
今天的讲座我深受触动,对校本教研助力教师成长有了全新认知。校本教研聚焦学校实际,教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难题,从智力障碍学生的沟通训练,到自闭症儿童的行为干预,大家结合理论与实践交流经验,不断优化教学策略。这种扎根于日常教学的研讨,为教师搭建起成长的阶梯。一方面,促使教师深入钻研特殊教育理论,将其巧妙融入课堂;另一方面,提供了分享平台,让大家在思维碰撞中开拓教学思路,提升专业能力。于我而言,这是宝贵的学习契机,坚定了我借助校本教研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为特殊学生成长贡献更多力量的决心。
教师朱宇婷:
潘校长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让我受益匪浅。正如潘校长所说:教师是需要不断进化的,从最初能站稳讲台,到登上高台,再到守住自己的擂台,其实也是我们不断攀升教师职业“高山”的过程。这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努力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丰富和完善自己。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理想、有信念才会有方向,学校将以“教师互助成长计划3.0”为依托,助力黄金成长阶段的教师,持续做好教师培养工作,让教师做好个人发展规划的同时,扎扎实实的开展好研究、探讨、合作、交流、互助,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校本教研中成长,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以“逐光课堂”为舟,在教研中破解真问题;
以“学带能手”为帆,在共研中凝聚新力量;
以“专家赋能”为舵,在反思中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