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校本研修,推动普特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市特教学校数学学科组教师近日赴高新三小开展观摩示范课及智慧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以“学普校之长,研特教之道”为核心,通过示范课观摩、智慧教研探讨及集体反思,助力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升专业能力。
市特教学校及高新三小教师合影
两校互赠纪念品
观摩智慧课堂 体验教研创新
在高新三小,市特教学校数学学科组教师首先观摩了杨雪老师执教的《生日》示范课。课堂以“统计同学生日季节”为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经历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统计方法,从而培养其数据处理能力与统计思维。杨雪老师巧妙运用醍摩豆苏格拉底系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直观的动态演示,通过即时互动与精准评价,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课堂时空得以延伸,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随后,教师们全程参与高新三小的智慧教研活动。教研中,普校教师围绕新课标理念,结合课堂实践,深入探讨了心智数学学习模式、智慧教研等议题。特别是醍摩豆系统在课堂中的常态化应用,通过数据分析实现教学评一体化,为特教教师打开了新思路。刘仙明老师感慨:“高新三小的课堂让我们看到了技术赋能教育的无限可能,醍摩豆系统的精准评价和互动功能,为特殊教育课堂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重要参考。”
聚焦教学实践 研讨融合发展
观摩结束后,学校数学学科组教师围绕学习内容开展了深度研讨。教师们结合特教学生的认知特点,就如何将普校的先进理念与特教课堂相结合展开热烈交流。大家一致认为,普校课堂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及智慧化的教研模式,为特教教学提供了宝贵经验。针对特殊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们提出了诸多思考:
王晨:无论是智慧教研中信息技术的灵活应用,还是数学学科“问题驱动+情境探究”的课堂模式,都展现了三小在教学方法上的大胆创新。尤其是评课环节中,教师通过数据化工具分析课堂教学,让我深刻感受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并非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实践。这种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带回特教课堂,探索更多适合特殊学生的教学路径。
王佩文:借鉴“小白”互动环节的设计理念,在特教课堂中引入更多互动元素,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为特殊需要学生创造更多社交互动的机会,促进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发展。其次,学习杨老师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在特教课程中开发生活化的数学资源,如超市购物、家庭理财等场景,让数学学习更具实用性和趣味性。最后,汲取心智课堂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特殊需要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问题引导、思维可视化等手段,帮助他们建立数学认知结构,为未来的生活和学习奠定基础。
卫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积极探索AI技术工具在特殊教育课堂中的应用,努力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有趣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同时,我也将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听障学生数学学习模式和智慧教研的有效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让每个特需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
刘容:通过学普研特的教研模式,重在如何学习借鉴普校的先进教学理念及集体化共同成长的教研形式,在特教课堂上进行实践应用,在教研活动中进行改革,让全体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后期,我们将以打造精品课为依托,数学学科组教师分类别分小组集体备课、研课,发挥每一位老师的智慧,创新改革教研模式,让教师们在教研中互助互学,共同成长。
研讨中,教师们碰撞思维火花,形成了“以普校为镜,以特教为本”的共识,为后续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新的起点,积极推动教学改进。优化校本教研模式,将普校精细化的教研方法融入特教教研,围绕课堂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开展主题研讨,在思维碰撞中提升教学智慧。探索普特融合教学策略,结合特殊学生的实际需求,将普校的生本理念、情境教学等方法转化为适合特教课堂的教学策略。未来,学校将继续搭建校际交流平台,引导教师在学习中反思,在实践中创新,不断提升特殊教育教学质量,为特殊学生的成长赋能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