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省市区关于对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建立健全脱贫攻坚动态监测预警机制的要求,渭滨区教育体育局稳步实施“三步走”(即摸底核查、四措并举、因户施策),全力落实“四监测”(即日常监测、重点监测、跟踪监测、常态监测),健全教育扶贫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一、摸底核查,确保“底子清”
该区把全区2016年以来建档立卡户和2014年以来脱贫监测户以及边缘户分为五类:脱贫稳定户(830户)、巩固提升户(185户)、兜底脱贫户(215户)、脱贫监测户(26户)、风险边缘户(25户),开展“户分五类、精准施策”的监测帮扶办法。区教育体育局对全区扶贫信息监测和建档立卡人口实际情况进行了多轮次数据审核,做到不错不漏。安排资助中心借助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和学生资助管理平台对学生享受资助情况进行核实,安排各镇教育组组织专人对全区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学生就学情况进行全面摸排。经核查,全区脱贫监测户26户82人,其中11户有学生15人;边缘户25户65人,其中7户有学生8人,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摸排真实,数据精准。
二、四措并举,确保“监测准”
该区强化四项监测措施,做到了日常有措施、目标有重点、长期有跟踪,确保了各项任务的完成。
一是实行日常监测。区教体局扶贫办会同教育股、各镇教育组及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利用学籍管理系统和学生资助管理系统,加强日常数据比对筛查,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排查的方式,研判因学致贫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区扶贫办和各镇提供详单进行研判,综合审定是否纳入监测范围,确保及时发现潜在的致贫返贫风险点。
二是强化重点监测。根据《“户分五类”学生资助政策落实台账》和按月建立的《渭滨区脱贫攻坚监测预警对象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台账》,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及时落实各项资助政策,精准资助各学段贫困家庭学生。区、镇、村、学校进一步夯实“七长”责任制,实施控辍保学动态监测,落实周报月统制。通过落实重点监测,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义务教育段除身体原因外无失学、辍学学生,实现了义务教育有保障和精准资助全覆盖。
三是实行跟踪监测。对纳入监测范围的重点监测对象实行跟踪监测。按月建立《渭滨区脱贫攻坚监测预警对象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台账》,做到每月及时和镇、村、户对接,跟踪监测措施的落实进度,实时更新政策落实情况,确保政策措施及时精准落地,及时有效化解风险。
四是开展常态监测。开学后,区教体局扶贫办根据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明确的教育扶贫涉及的7项保障型风险点对全区边缘户和监测户家庭学生开展核查,将核查结果及时上报市教育局和区扶贫办,并反馈到各镇村。局扶贫办和各镇教育组对边缘户和监测户家庭学生开展常态化监测,每周《疑似动态监测户反馈清单》上报市教育局和区脱贫办,确保持续提高脱贫质量,进一步巩固成果防返贫。
三、因户施策,确保“帮扶实”
该区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监测户以及边缘户的致贫原因或存在风险,不断健全完善巩固提升防返贫帮扶计划,提高到户到人帮扶措施的精准度和操作性。
一是建立台账。建立了《“户分五类”学生资助政策落实台账》,目前已累计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2330人次,落实各类资助资金128.5万元,做到了“应享尽享,应助尽助”。上半年营养改善计划覆盖31所学校(其中农村学校10所,城市学校21所),受益学生共计4316名,落实膳食补助资金172.5万元(其中为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落实44.56万元)。
二是逐户研判。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加强动态预警监测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将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学生纳入教师结对帮扶的通知》,按月建立了《渭滨区脱贫攻坚监测预警对象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台账》,对监测对象逐户分析研判,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三是深化帮扶。扎实开展教师结对帮扶活动,印发了《关于持续推进“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专项行动、助力全面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有关事项的通知》,将脱贫监测户、边缘户及2014、2015年脱贫户家庭学生全部纳入教师结对帮扶范围,全区有1684名教师结对帮扶2141名学生,(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995名,学困生560名,思想学业有重大变化学生30名,留守儿童和单亲子女137名,进城务工随迁学生361名,残疾学生和孤儿58名)。全面实施“四个一”帮扶行动,即:一月一次家访,一月一次谈心,一周给家长打一次电话,一周一次学习辅导,做到了规范化、常态化,取得了良好效果。
通过实施“三步走”,强化“四监测”动态预警,该区教育扶贫工作成效显著,为有效防止新增贫困户和返贫户探索了新路子,确保及时有效化解教育返贫风险。据统计,全区无因上学新增贫困户和返贫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