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教育乡村振兴在行动

凤县:“三力齐发”抓党建决战教育脱贫

来源:宝鸡市教育局 发布时间:2020-11-11 08:56

  近年来,凤县教体局抓中小学校党建引领教育扶贫, “三力齐发”唱响“党旗领航、红烛争辉”主旋律,通过集中最强力量、采取最硬措施、整合最大资源,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为决战教育脱贫注入最强“原动力”。

“三级”聚力,基层党建向教育扶贫聚焦

  凤县教体局党组始终把教育扶贫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建立《凤县中小学校党组织建设标准(试行)》等制度,明确了局党组抓部署、学校党组织抓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抓落实的三级责任体系,形成了“书记抓书记、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格局。局党组书记率先垂范,深入25所学校检查指导教育扶贫,现场解决问题50余条。17个党支部书记狠抓工作落实,着力构建学生“饮食、住宿、乘车”三重安全网,让学生吃得放心、住得舒心、行得安心,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实行“党建+教育扶贫”等“党建+”模式,把教育扶贫工作成效作为党建示范校创建和检验基层党建质量的重要指标,创建命名市级党建示范校2所、县级党建示范校全覆盖,实现党建与教育扶贫工作同频共振,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学校脱贫攻坚深入开展的工作优势。坚持党建与教育扶贫同规划、同推进、同考核,将中小学党建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全县季度督查内容,加大考核权重,通过下发提醒函、督办函、整改通知书,直至启动问责程序,持续传导压力,推动党建与脱贫责任挂钩、落实到人。通过“三级”明责、党建引领、真督实考,形成了领导带头、以上率下、逐级示范,层层压实责任、逐级推动落实的教育扶贫工作格局,强化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

“三融”发力,党员教师向攻坚前沿汇聚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关键要有一支能打硬仗的党员队伍。凤县坚持党组织融智、党员融情、关爱融心,做到“三融”发力,助力教育扶贫工作向纵深推进。“党旗领航”融智。学校党组织抓支部班子建设,建强“领头雁”队伍。针对部分干部不敢担当、看摊守业、履职不力等问题,树立在扶贫一线提拔使用干部的鲜明导向,选拔党性强、懂教育、会管理、有威信的党员干部担任党组织书记,近年来新提拔校长、副校长及班子成员46人。“红烛先锋”融情。引导教职工把情感融入教育扶贫工作,通过开设“红烛争辉”栏目,开展“榜样在身边”“寻找最美幼儿教师”“红烛先锋”三大评选系列活动,引导党员教师争当教育扶贫先锋。累计评选出红烛先锋20人,教育扶贫先进个人30人,树立身边扶贫的榜样25人,为决战教育扶贫注入了强大动力和内在活力。“关爱学生”融心。持续开展“三秦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专项行动、“春雨计划”“走进家庭,携手育人”大家访等活动,通过在校辅导及入户帮扶等,引导贫困学生励志进取、诚信感恩、阳光生活、无忧学习、快乐成长,为学校党建注入了活力,提升了党员干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新境界。

“三措”合力,“两个作用”在脱贫一线发挥

  凤县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两个作用”,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统筹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类资源向基层汇聚,同心协力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堡垒筑在一线。成立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控辍保学十项制度,通过17个控辍保学党支部“战斗堡垒”,全面夯实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形成行政控辍到户、教育控辍到家长“双线”管理工作体系。全县58名三类残疾儿童,通过随班就读、特教学校就读、送教上门方式按时接受义务教育,受教育率100%,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党员冲在一线。全县389名党员带动500余名教师结对帮扶1021名贫困学生,全面落实学前教育到大学各学段教育资助政策,把各项教育资助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每一位建档立卡学生身上,促进教育公平公正。2020年共落实各级各类教育扶贫资金1624万元,受益学生47293人次,其中,落实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资金357.9万元,受益贫困学生9367人次,实现“应享尽享、应助尽助”。党旗飘在一线。坚持强师战略,注重把优秀党员培养成脱贫攻坚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骨干培养成领导班子成员,不断提升教师素养,配强师资力量,近几年发展教师党员12人,实现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确保贫困学生都能遇良师。全面落实全县380名农村教师镇工作补贴,建立全员培训工作体系,全县教师参加国培、骨干教师技能培训、名师引领提升等各级各类培训学习50多个项目,年参训2493人次以上,乡村教师的获得感和荣誉感进一步增强,为拔除穷根夯实了“软实力”。(凤县教育体育局李建明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