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凤翔区幼儿园 侯芳梅
因为喜欢孩子,所以和孩子们在一起时,一直有种“如鱼得水”的幸福感。在幼教岗位上执着地走了14年,一路走来没有遗憾,有的是一次次对教师职业的再思考,感悟着教育的内涵、坚定着自己的信念。
转岗因培训而顺利
身处新时代幼教改革发展的背景下,一名转岗教师想成为称职的幼儿园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思想上与时俱进、业务上强人一筹、本领上快人一步。2009年,我有机会前往西工大幼儿园参加ECCD项目骨干教师“浸入式”培训,针对我这样的“新手”,培训组织单位量身定制了全方位的培训内容,从班级管理到教师技能,从幼教理论到活动设计,可谓面面俱到。两周“头脑风暴”式的全方位培训,让我对幼儿园工作有了深入的认识。“区域活动”这个新名词也第一次进入了我的大脑。培训结束后,西工大幼儿园“扶上马,再送一程”,王丽园长亲自带队来园指导,我为全县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得到了省学前教育学会专家的充分肯定。这次培训为我在幼儿园各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促使我找到了工作的内驱力和方向。
教育因研究而精彩
要想做到教学的心中有“数”,必先首先心中有“术”。“国培计划”、“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教师技能大赛”等等一系列教师培养项目,让我在一个个平台上,锻造了教育能力、成就了专业发展。2014年,在陕师大幼儿园参加“国培”时,“反思性研究”“研究型教师”等词汇一下子打破了我的教育平静,我激动且茫然了:“难道,我也能做研究?”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怎样开展研究……在专家的指导和园所教科研的引领下,我寻找着答案。慢慢的,视角打开了,思路清晰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成为了研究的全过程。“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要成为一名有思想、有智慧的专业化教师,就要插上勤于思考、善于研究的双翼。当积累了一定研究经验后,我开始依据自己的兴趣寻找适合自己特色的研究方向。
“研而不教则空,教而不研则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坚定地把教育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和孩子们共处的分分秒秒,我随时随地都能领悟到“故事”发生,感受到教育“留痕”。我用平静的心态对待每一次活动设计、准备每一个师幼互动话题、反思重现每一个环节设置,让教育回归到具体的情境中,让活动组织的呈现关切到幼儿的自然发展上。我惊喜地发现,所有的目标都会达成。在不断的研究和反思、观察与实践中,我逐步成长为一名“省级教学能手”。
教育因爱而升华
爱是教育的基础,有爱才有教育。什么是爱、怎样去爱、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爱一直是我不断思索、实践的教育命题。我和桐桐之间的故事就是我对爱的诠释。
初见,她是这样的孩子。初见桐桐时,她瘦小的身体怯怯地躲在妈妈的身后。许久,从妈妈身后露出头来,眼睛里满是疏远和怀疑。因为妈妈常年生病吃药,她们家是“建档立卡户”,这样可以享受扶持政策,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在幼儿园,桐桐一直是个静静的孩子。直到有一次因为妈妈接园晚了,她歇斯底里地质问让我决定走进她的整个内心,了解那个真实的桐桐。
走近你,却深深刺痛了我的心。在去她家的路上,孩子紧紧拉着我的手不放。走进她家屋子,昏暗的房间里很凌乱。孩子一会给我拿苹果,让我“别嫌弃”;一会拿起门口的笤帚地,嘴里还嘟囔着“也不知道把家里打扫一下,就知道睡觉”。一旁跟我聊天的妈妈瞬间脸红了。我被她异乎寻常的言行深深刺痛了,那看似自卑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如此嫩小的自尊心。
我要把我的爱给你。在她每天入园的那刻,我都会给她阳光般的笑脸和热情地问候,拉着她的手鼓励她大胆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每天多冲她笑笑,给她一些爱的抚摸,我要让她感受到我们对她的爱,让她变成自信、阳光。一次在院子玩时,孩子们撒娇喊我“妈妈,妈妈,要抱抱”,桐桐站在一旁只是看着我。注意到她渴望的眼神,我走到桐桐身边伸出双臂,说:“桐桐,妈妈也想抱抱你。”她一下子扎进我的怀里,脸使劲在我的肩膀上磨蹭着,像只撒娇的小猫。我知道她也想要这个抱抱,只是缺少了勇气。从那以后,每次外出活动时,她都是第一个完成自己的任务,因为第一个孩子才能站在前边拉着我的手。她在班上也有了许多好朋友,看着孩子身上的这些变化,我由衷为她感到高兴。孩子,在成长的路上,老师会成为你隐形的翅膀!
选择所爱的事业,我深知学无止境,只有不断地突破自我,才能与时俱进。不忘初心、坚持始终!